聚焦涉金融理财产品消费者权益保护 守护金融消费者的“钱袋子”

聚焦涉金融理财产品消费者权益保护 守护金融消费者的“钱袋子”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3-14 09:1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前夕,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于3月1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聚焦涉金融理财产品消费者权益保护,以司法实践回应社会关切。

浦东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包晔弘通报2022年至2024年浦东法院涉金融理财产品消费者权益保护案件审判情况,审委会专职委员俞波介绍10起典型案例,金融审判庭庭长余韬发布《涉金融理财产品消费者权益保护风险提示》。部分市、区人大代表,调解机构、行业协会、金融机构代表参加。

白皮书显示,2022至2024年,浦东法院共受理涉金融理财产品纠纷案件965件,审结971件。从案件类型看,受理的案件中金融委托理财合同纠纷最多,占比达51.5%,财产损害赔偿纠纷、证券投资基金交易纠纷、人身保险合同纠纷次之,占比分别为23.9%、14.5%和7.8%。

从结案情况来看,以撤诉方式结案为411件,占比最高,多元纠纷化解工作成效显著。从涉诉金融机构类型来看,八成以上案件的涉诉主体为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投资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信托公司。

白皮书分析,涉金融理财产品案件呈现产品服务不断创新,法律关系错综复杂;理财需求多元差异,特殊主体比例提升;金融科技应用广泛,电子签约趋势明显;私募理财风险频发,涉众特征较为突出;集资手段花样翻新,民刑交叉风险暗藏等8个特征。

浦东法院制定了《关于加强金融审判与金融监管有效衔接的意见》,建立完善与金融监管机构、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的常态化合作机制,通过发送司法建议、发放白皮书等形式,引导各类金融主体依法合规经营。

10起典型案例,涵盖了私募基金、银行理财、券商资管、保险投资等领域,涉及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义务、管理人信义义务等热点问题,展现了当前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复杂性。法院通过探索类案裁判规则,明确责任边界,为金融机构合规经营提供指引,也为消费者识别投资风险、依法维权树立示范,推动构建规范有序、公平透明的金融市场环境。

浦东法院还首次面向金融理财产品消费者发布专门的风险提示,从投资前、签约时、投后管理全链条提出十项简明实用的建议,助力金融消费者树立理性投资观念,也为金融机构规范经营提供参考,共同织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网。

区人大代表、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企划财务部副总经理万里表示,在金融理财产品消保工作方面,浦东法院采取了务实有效的工作举措,也展示了很多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例,一方面有利于消费者防范金融风险、提振金融消费信心,另一方面也给金融机构规范经营提供了参考和指引,希望浦东法院能继续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司法保护力度,打造更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周文婷)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