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第一届“全球治理跨学科创新探索”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张静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由上外卓越学院副院长邓惟佳教授主持。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与期刊编辑共聚圆桌,就全球治理语境下的重要问题与核心议题,充分展开跨学科交流对话,以期深化和推动全球治理领域交叉学科和人才培养的创新探索。
张静在致辞中表示,上外近年来深入推进“多语种+”办学战略和以“跨、通、融”为核心的教育改革,致力于培养“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卓越国际化人才。她介绍了学校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在培育和发展新兴学科交叉领域的探索。她指出,“全球治理跨学科研究”和“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是对接国家战略的重要工作,期待专家学者立足中国式现代化新语境,探究学术研究的新问题、新范畴、新视域。
主旨发言中,华东政法大学赵庆寺教授聚焦中国特色外交话语,在发言中,他首先回顾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提出背景,进而分别深入阐释了中国特色外交话语的建构逻辑、战略功能、建构方法与传播策略。
中国人民大学钟新教授以《在地化多维共情:孔子学院参与全球治理的模式与启示》为题,通过丰富的生动案例揭示了孔子学院与全球治理之间的密切关系,并指出以共情为孔子学院全球治理的抓手,提出了在地化共情实践的具体方面。
上海外国语大学张帆教授从文学的路径出发,梳理世界文学视域下中国故事传播谱系后,提出以中国故事作为方法,即强调中国文化的主体性立场,揭示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同一性,凸显中国故事对世界文学的介入性生产意义,形成批判性中国话语。
复旦大学潘霁教授在发言中首先指出媒介不能简单地被认为是治理工具,进而指出媒介力量正创造全新的全球治理。他以城市具有的媒介性进一步主张以城为媒,通过媒介的迭代来更新治理方式,创新全球治理。
上海外国语大学王广大教授的发言结合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的实例,从对于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构建世界文化新秩序三个层面深入阐发了对外讲好“人类文明新形态”故事的重要意义。
研讨会共设有三场分论坛。在以“全球传播视野下的媒介变革与治理创新”为题的分论坛中,嘉宾从跨文化传播、城市传播、健康传播、AI内容生产等不同角度,思考新技术环境下全球传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从学理和实践层面寻求新的路径。
上外卓越学院副院长邓惟佳教授表示,“这是上外卓越学院在创新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中的一次新尝试,希望以此为契机,未来能够进一步加强跨学科的交流对话。”
成立于2015年的上外卓越学院以“格高志远,追求卓越”为宗旨,致力于培养兼具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擅长多元文化理解与沟通,在国际事务合作与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国际青年精英。
(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周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