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布2023年度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食品安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20项人民群众最期待

上海发布2023年度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食品安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20项人民群众最期待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03-28 16:0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法治为民办实事活动是本市推进法治建设的重要平台,2020年启动以来的三年间,全市已累计立项实施100个实事项目,努力在法治领域更好回应群众需求、保护群众利益、解决群众难题,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

3月28日,市委依法治市办召开2023年法治为民办实事活动新闻发布会,市委依法治市办组成人员、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刘言浩介绍了2022年项目落实成效及2023年项目基本情况,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黄祥青,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总经济师李孝猛,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党委副书记、主任程征东分别介绍了本单位项目推进安排。

据介绍,2022年70个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落地,其中,“在主要执法领域推动信用报告替代企业合规证明”等10个市级项目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协作”等10个区级项目被评为优秀项目。

一些群众关注度高的涉法问题得以有力推进,更好地维护了群众合法利益,保障了社会和谐稳定。市高级人民法院开发应用“非法集资犯罪案件被害人信息核发平台”,全年共确认41万余名受害人的信息,为其中27万余人发放案款人民币74亿余元。市公安局“反拐行动圆梦计划”项目,找回16名历年失踪被拐儿童,组织认亲活动6场,抓获7名犯罪嫌疑人。

一些企业反映比较集中的涉法需求得到积极回应,法治化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市司法局、市发展改革委“信用报告替代合规证明”项目,在主要执法领域实现“一份信用报告替代一摞合规证明”,”科学精简办事流程,为企业节省大量时间成本。自今年3月1日上线以来,已为本市企业开具1633份报告,可用于替代28268个证明。市总工会为10029家企业提供优化指导服务,排查出劳动关系矛盾隐患近2万个,提出整改建议3.75万条,帮助747家企业平稳推进重大改革调整。

一些城市管理中的难点堵点问题通过法治方式得到较好解决,依法治理理念更加深入。市市场监管局推动美发行业落实“事前明码标价告知”“事中项目增减告知”和“事后收费明细告知”,让消费者更加明白、放心。杨浦区人民检察院通过制发《检察建议书》,发现并推动解决井盖安全隐患问题千余件。

2023年,全市法治为民办实事活动共立项63个项目。其中,市级单位负责实施31个,区级部门负责实施32个。前期,市委依法治市办通过网络组织开展了“人民群众最期待的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评选活动,经综合评定,确定了市公安局“公安机关保障律师执业‘一件事’”等10个市级人民群众最期待项目和虹口区消防救援支队“强化监督执法构建消防安全共同体,攻克多产权建筑火灾隐患”等10个区级人民群众最期待项目。

2023年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覆盖面更广、针对性更强。涉及食品药品、公共卫生、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劳动保障、城市管理、交通运输等众多领域,更加聚焦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热点、堵点、痛点问题。

人民群众最期待的十大市级项目大体上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精准回应特定群体的法治需求。市公安局主要针对律师会见刑事案件当事人繁、难、慢等问题,依托“一网通办”平台,设立“保障律师一件事”统一入口,将搭建畅通有效的案件沟通渠道,保障刑事案件当事人的被辩护权。市高级人民法院聚焦为参与诉讼的听障群体提供便利,计划在年内出台手语诉讼服务规定,开设服务窗口,上线网上预约功能,探索提供手语视频服务。市人民检察院将以性侵害未成年人为重点开展依法打击利用网络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强化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

第二类是关注城市运行中的法治热点。市市场监管局针对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舌尖上的安全”,通过开通线上线下互动渠道,增加人民群众对于食品安全检验检疫的参与度,推动食品安全的群防群治。市交通委将通过联合公安交警部门共同行动,依法从严查处非法网约车“高频接单、屡次违法、拒不改正”等违法行为。

市应急局聚焦危险化学品管理,通过指导手册编写,在执法领域形成标准化、菜单化的执法内容清单,推动形成执法检查事项合法合规、政企互认的良好氛围。

第三类是注重提升群众的法治感受度。市人社局通过持续优化企业相关事项的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办理流程,简化办事流程,减少当事人跑动。市总工会组织工会干部、劳动关系工作指导员、签约律师等深入企业,做到“一企一策”,助力企业建立健全职代会、集体协商等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市税务局将在6个业务领域全面推行行说服教育、约谈警示、风险提醒、自查辅导等,健全税务监管领域非强制性执法工作机制,提升税务执法精确度和执法公信力,进一步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市司法局将行政机关的庭审教学与高校的法学教育改革、人才培养及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结合起来,以更加直观的学习形式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推动形成自觉学法尊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周文婷)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