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荐情况新闻通气会举行

11月25日,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情况新闻通气会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举行。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分别介绍学校在数字化转型工作方面的成效及展望。

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荐情况新闻通气会举行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11-29 14:0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1月25日,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情况新闻通气会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举行。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分别介绍学校在数字化转型工作方面的成效及展望。

近日,市教委发布了《上海市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3)》,指出高等教育亟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变革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管理组织形式,探索智慧教育新模式,促进线上线下教育融合,积极适应未来教育发展新趋势。

上海高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在教育教学中积极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科技,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智慧校园建设;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推进高校教育教学评价数字化转型。

上海交通大学作为高校代表,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将为学生建立“一人一册”、为课堂存储“一课一档”,真正实现了从课前教务管理到课后评测分析,全流程云上完成。同时,云端和线下融合的课堂教学很好地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让海内外无法返回校园的学子也都能同步享受无差别的上课体验。与此同时,交大依托自主研发、自主管理的交我办和SA应用软件,实现了数字化赋能思政育人和学生管理服务。SA平台依托数据治理成果,通过数据融通分析,建模学生“立体画像”,依据大数据分析进行精准话思政教育,为学生配置个性化培养路径,服务“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并且,依托“交我办”平台,学生的学习、生活各类事项均可一站式办理;学生的教学、培养过程均实现一网统管,让学生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数字化校园生活。

此外,上海交通大学建成了“交我算”计算平台集群,为科研创新提供算力基座强大的存储能力和计算团队优质的代码级服务能力。并且通过云网融合等关键技术,将交大模式推广辐射出去,并和行业内领军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强强联合。

上海交大“交我算”平台仿真模拟“蛋白质折叠过程”

华东师范大学发挥学科优势,探索以教育教学评价带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方法和路径。从2016年开始研发全链路的在线学习平台——水杉在线。平台具有高度自由的在线学习体验,支持MOOC学习、交互式实训、在线编程自动评测、代码协作与创新项目等全链路的教学过程,平台收集并记录学习期间的所有学习行为数据轨迹,通过数据的使用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学习服务。

上海大学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重塑、培养引领数字化时代发展的创新人才。一是转变理念思维。学校开发了“健康之路”信息门户,采用信息化手段精准实时掌握全校师生状况,并根据发展需要不断更新升级网上协作、视频会议等功能。二是系统谋划部署。学校层面成立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通过构建一数一源统一数据平台,打通数据孤岛。自主建设贯通四个校区的120公里“环状”互联光缆,以“新基建”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基础设施保障。三是推进示范引领。以“数据打通,一网通办”作为数字化转型的抓手,学校平台集成各类流程,实现各部门协同办理。

上海师范大学以教师教育为重点,推动教师教育数字化转型。一是升级改造物理空间。在线下建设以人工智能(AI)驱动的,可支持师范生开展多类型教学,同时伴随采集师范生多模态数据的沉浸式教学空间。二是数字化改造线上空间。对以往寓于线下的教师教育体系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内容的数字化改造,形成线上智慧教学空间。三是建立教师发展数字档案。将为每一个师范生建立贯穿其教师教育、教师发展生涯的数字档案,详尽记录其教与学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支撑其职业生涯终身发展。四是构建师生发展数字画像。将依托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优势,探索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师范生与教师发展数字画像,为师范生的科学化、个性化、精准化培养提供技术支撑。

市教委副主任李永智表示,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要以数字化优化教育治理体系流程、创新教学模式、服务社会发展能力,建构顺应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上海交通大学已形成高校数字化转型的领先优势,取得了师生减负、教学减时、校园减耗的效果,推进了学生全维学习、全面成长的全新模式形成。作为上海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上海交大模式”值得学习和借鉴。(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