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一千公里,沪鄂医护“云”端共庆母亲节

跨越一千公里,沪鄂医护“云”端共庆母亲节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5-10 13:3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对每一个人来说,母亲节是特别的,尤其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悄然蔓延的2020年。5月10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携手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以“‘医’心抗疫,乐与同行”为主题,通过两地线上连线,直播系列活动等方式,表达了上海-武汉两地医务工作者对天下母亲的祝福、对生命的感恩和对未来的希望。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上海市妇女联合会主席徐枫;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新闻宣传处二级调研员、市卫生健康系统文明办副主任俞军;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张艳萍;复旦大学党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唐晓林;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组织部部长李华以及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徐丛剑专门通过视频发来寄语。上海SMG知名主持人何卿携女儿担任此次活动主持。2007年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出生的“东方明珠”四胞胎也专程发来了祝福。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党委书记张元珍为本次活动致辞。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以“1+3”收治模式,接管了武汉市七医院、东西湖方舱医院、武汉雷山神医院3家定点医院,是武汉市收治新冠肺炎患者人数最多的医院。张书记感慨,中南医院妇产科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女性,在疫情面前,她们为了更多人的生命,放下了自己的安危;为了“大家”,放下“小家”。女性在这场战疫中,不仅是逆行的英雄,更是推动时代前进的中坚力量。

十天像十年一样漫长,要感恩的人太多太多

“感恩”是母亲节的第一主题。回望自己成为母亲的分娩之路,武汉的“新冠妈妈”珊珊(化名)感慨“值得用疼痛来记忆的,只有生命。”

1月27日,继公婆和丈夫相继发烧后,孕37+5周的珊珊也开始低烧,经过检查,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由于原先的产检医院不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珊珊无法入住诊疗。“1月28日,是我确诊的第二天,公公和丈夫持续高烧39度,上午在家打针,下午晚上跑各个发热医院。终于,在志愿者和社区人员的帮助下联系上了中南医院产科主任李家福。他们顶着压力接收了我,及时的分娩才使得我和孩子母婴平安。”

医护的压力从何而来?“我知道,那个时候医院里已经有医务工作者感染了新冠肺炎。那天,我躺在手术台上,打麻醉的时候,穿着防护服带着护目镜的麻醉师轻声地对我说‘别动哦,我全身都是汗,护目镜返潮,我有些看不太清了……’”“我知道,他们的工作时间是连轴转,他们是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为我施行了剖宫产手术。”

1月29日晚,珊珊的女儿平安健康诞生,核酸检测阴性。1月30日,珊珊开始在发热隔离病房接受治疗,住院的8天里,没有家人的照顾,珊珊的产后休养和疾病治疗全靠中南医院的医护人员,从吃饭洗漱到下床上厕所。“我特别记得产科郭娟娟医生,在产后我行动不方便的时候,她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每天专门从产科到隔离病房来看我,从伤口护理到乳腺疏通,她的耐心、和善、医术都是对我的恩情。”

从确诊到出院,如今的武汉春暖花开。回望这十天走过的路,珊珊哽咽,“一场疫情,一生的时间都无法淡忘,我要记住这些出现在我生命中的恩人,等孩子长大了,把这些故事讲给她听。”珊珊告诉大家,她的女儿取名恩恩。

据了解,截止目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产科总共为88例确诊新冠肺炎产妇、疑似新冠肺炎产妇顺利生产,分娩的宝宝全部“零感染”。的确,自2020年初武汉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以来,疫情防控战斗便在全国打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作为抗疫重要战场之一,一直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最前线。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则保障着申城一方的母婴安全。直播现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产科主任李家福教授同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儿部指导程海东教授针对疫情期间的孕产妇安全管理进行了连线对话。两位专家就沪鄂两地在抗击疫情最困难时刻,围绕保障母婴安全、减少院内感染、保护医护工作人员等诸多细节方面工作进行了经验分享。

“女儿是唯一与我分享过心跳的人,我希望她的未来健康成长、幸福快乐。”活动特别安排了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国际泌乳顾问团队成员张俊平就确诊新冠肺炎后哺乳期妈妈的母乳喂养问题进行了现场科普解答。

医患助力,给肿瘤患者一个做妈妈的机会

28岁的小董,从2019年10月开始时常感到下腹胀痛,和许多受疫情影响的湖北人一样,她一直没有去医院检查。直到3月份,在医院进行超声检查时发现原来右卵巢里长了一个约10公分的包块,小董有些难过,因为“手术后的病理结果提示有可能是不好的东西。”尽管检查结果不容乐观,小董却对未来仍旧怀揣希望。“我还没有结婚,我想保留住我的子宫和卵巢,我想做一个妈妈。”

在今天这个母亲节,人还在湖北的小董(化名),在线上收到了来自上海的一份鼓励:通过现场视频连线,三年前历尽坎坷才荣升宝妈的凌凌(化名)分享了自己从怀孕到确诊合并肿瘤再到顺利升级成为妈妈的悲喜之路,用自己亲身的经历为她打气:“我想把我从妈妈那里学到的乐观心态传递给她,陪伴她渡过这段最难的时刻,给她希望。”

正是小董的期盼,让凌凌回忆起了自己成为母亲的日子,每一帧画面都深深刻在她的脑海中。如今,怀抱着三岁的儿子,凌凌告诉大家 “2017年,我被诊断为妊娠合并宫颈癌,我的妈妈陪着我辗转了许多医院,医生大都建议终止妊娠,切除子宫,然后进行抗肿瘤治疗。但这样就意味着我将永远无法再生育自己的孩子,那时我只有32岁,怀孕13周。我想要留下这个孩子,想成为一名母亲。”

当时,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华克勤团队针对凌凌的个体情况结合国际上循证医学证据,联合医院病理科、宫颈疾病诊疗中心、影像科、新生儿科、产科、手术室、护理部等多部门的协作制定了“切癌肿、保胎儿”、“边化疗、边随访”的诊疗方案。“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科室集中的团队优势,才保证了作为患者的我,最大利益。”

凌凌所描述的“科室集中团队优势”就是现代国际医疗领域领先的多学科诊疗模式(简称MDT)。就是前天,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联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在线上为小董进行了远程的MDT多学科会诊。两院的顶级专家力量,包括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华克勤教授,妇科部副主任、卵巢肿瘤团队孙红教授,病理科 主任周先荣教授,放射科主任张国福教授,生殖内分泌科主任孙晓溪教授,妇科部普通妇科主任易晓芳教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产科主任张蔚教授,放化疗科邱惠教授,病理科田素芳副主任医师,病理科汪必成副主任医师,病理科陈洪雷副教授,影像科徐海波教授,影像科胡金香副主任医师,生殖医学中心马玲副主任医师,超声科卢丹主任医师,妇科陈红教授,妇科李萍主任,妇科邬东平副主任医师等以共同讨论的方式,为小董制定了即可以规范化治疗肿瘤的方案,又能够实现个性化保留生育功能的目标。

据悉,本次活动中来自两家医院的医二代还准备了精彩节目,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全天下母亲的祝福。经历一场疫情,救死扶伤、兼济天下的使命感已在孩子们的心中悄然发芽。

复旦大学附属产科医院党委书记华克勤表示,沪鄂两地情谊悠长,疫散花开之际,在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市妇女联合会、上海市卫健委文明办、复旦大学党委等上级单位的倾力支持下,医院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共同策划举办该活动,以此种方式表达对武汉同行的敬意,他们不顾安危冲在一线,逆风而行,而每个母亲则守护着一个个小家。华克勤希望能有更多的母亲感受到此次活动的温暖力量,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在后疫情时代不忘感恩,心怀希望,光明前行。

“天之大,唯有你的爱是完美无瑕;天之涯,记得你用心传话”活动在志愿者上海音乐学院女高音的动情歌声中落下帷幕。(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