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第37天:让我记住你的脸

晚上我们收到北二病区一位患者的朋友写的诗《让我记住你的脸》,祝上海来武汉抗疫的各位巾帼英雄早日高奏凯歌,胜利凯旋!

战“疫”日记第37天:让我记住你的脸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3-02 14:5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3月1日,援鄂第三十七天,武汉,阴天。

昨夜三女将值班很忙,忙着收新病人。6点刚接班,一下子就听说要收三个从其他医院转来的病人,病情严重情况如何,我们医护都不知道。趁着病人入区,护士还没完全登记好的时候,先把之前出院的病人病史整理好,打印。

三个新病人我们一组收两个,另一组收一个。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暴露,我自告奋勇进隔离病房采集病史。

来到病房,新病人是位88岁老先生,他躺在病床上,吸着氧气,呼吸看着比我还平稳。担心他的年龄大耳朵不好,我提高了音量:“老先生,你叫什么名字啊?”(这是常规收病人时必须做的核对病人信息)。老先生嘴里含含糊糊的说了几个字。嗯,没听懂,再问一遍,还是没听懂。赶紧叫来床位护士,老人家说的啥?护士也摇头,听不懂武汉话,真让人头疼。接下再问:“你什么不舒服啊?”老先生在那里直哼哼,也不回答。护士告诉我,他就这样。看样子我们的交流是无法进行下去了。翻开前面医院的出院小结一看,神志欠清,意识模糊......放弃继续询问,做好体格检查,赶紧把老先生的病史资料用隔离病房的二号机拍照发到医生办公室的周医生一号机那里。

接下来看一位70岁老先生。他思路清晰,一边吸着氧气,一边讲话还挺流畅。可惜他所说的话我听得一知半解,还好有他在外院的病史和出院小结。第三个病人是位年轻人,普通话交流,病史清楚,只是花的时间有点长。因为他在喘,我也在喘,我们都需要减慢语速。回到办公室,已是2个小时之后的事情了,赶紧一起写病史、开医嘱。

今天出夜班,天气不好,可我心中阳光灿烂。昨晚我上央视《焦点访谈》了。节目主要关注的是医护眼中难忘的身影,所以主角不是我,可是人生第一回上央视啊,能不兴奋吗?朋友们都从电视上看到了我,知道我在武汉状态不错,大家安心啦,分别给我发来微信、节目的视频、照片为我加油鼓劲。我一一回复,感谢大家对我的关心和爱护,因为有你们、有仁济医院、有上海人民、甚至整个全中国人民做我们的后盾,我们才能全力以赴,奋力战疫。回到酒店,清洁工作做完后我认认真真的把这一期的焦点访谈看了一篇,感谢那个康复后爱劳动的病人温暖了病区,我们管后勤的“刘老板”干的苦累活也被央视关注到,我被自己写的日记感动了。

晚上我们收到北二病区一位患者的朋友写的诗《让我记住你的脸》,祝上海来武汉抗疫的各位巾帼英雄早日高奏凯歌,胜利凯旋!“汗水打湿泪眼,苦难藏在心间,娇美柔弱的身躯,毅然冲在第一线,巾帼最美丽的容颜,温暖着所有的风雨并肩......阳光洒在窗沿,欢声齐奏的和弦,永远回荡在人世界。巾帼无言,擦干泪眼,让我记住你的脸!”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第一批驰援武汉医疗队队员、

仁济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  查琼芳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