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第34天日记: 祝福第二批医疗队员平安!

战“疫”第34天日记: 祝福第二批医疗队员平安!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2-28 14:5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月27日,援鄂第三十四天,武汉,阴有雨。

今天早交班的速度很快,郑队在交完班后转达了医学会对大家的问候,也跟大家重申了防护安全问题,不要松懈。

查房时间到,今天是我进隔离病房。我们组有个病人,又一次气胸了,昨天做的CT提示右肺被压缩了30%,右下肺还有肺大泡。鉴于他的这种基础肺部情况,周教授和大家商量,气体靠病人自己吸收估计很难,我们帮他一把,给他放根细的胸引管,让气体从胸腔内排出,减少对肺的压迫。周教授和刘组长都提出要跟我一起进去,帮我忙。我婉拒了,多一个人多一份风险,再说这个操作相对简单,我可以让里面的护士帮我一把。

又是一套穿防护服的操作,我们的院感老师依旧在旁边监督和帮忙,等全套防护措施做完,我已经冒汗了,在防护服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特别标清楚“医生”二字(否则病人不知道我是医生啊)。

带好操作需要的东西,我推开了隔离病房的门。先跟气胸病人的床位护士打好招呼,让她帮我把消毒用品、麻药和注射器等都准备好,然后跟病人做了一番解释工作,并且解释了气胸的原因和为啥要放胸管,最后告诫他,这些都跟他平时抽烟有关系的,叮嘱他以后再也不能抽烟了。看着病人听话的眼神,我知道我的这些话他都听进去了,以后估计会告别香烟了吧。看,我在隔离病房也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戒烟宣教。可是,讲这些话我都在喘啊,在隔离病房的讲话是需要费力气的,那种气喘的程度我脑海里翻了一下教科书,应该跟中度哮喘发作时差不多吧。

先查房,跟准备今天出院的病人做好出院后宣教,跟准备输注血浆又一直没能排上队的病人做好安慰工作,跟好转了迫切想出院的病人做好解释工作......从没觉得讲话有这么累啊。

我们组全部病人查完,回到第一个房间,我停了一会,平复一下气息,接下来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护士准备工作都做完了,我们帮助病人把姿势放好,然后开始操作,平时简单的操作,没想到在隔离病房这么难,心里有点后悔没有找帮手。找好穿刺点,带好手套、常规消毒、铺巾......流程熟得不能再熟,可是做起来却不一样的感受。护目镜尽管事先涂了防雾的液体,还是起雾了(可能我的热量太足了),还有带着三层手套的手,视野模糊,手指敏感性和灵活度都打了很大的折扣,还得防止针刺伤,一切操作就像慢动作一样进行着。一边操作,一边还得安慰病人:“你看,我这就跟皇帝的新装一样,你看我一针筒一针筒的往外抽,可是却啥也看不到,其实,我抽的是气体,你胸腔里的气体”。(我心里还藏了一句话,姐抽的不是气,是病毒)。干完活,给病人固定好,叮嘱好注意事项,我全身已经像是从水里捞出来一样了。

一出病房,走廊里护士妹妹对着我全身猛喷消毒药水。拖着脚步慢慢走,离开隔离病房时又是一套脱防护服的流程,这次,我脱得特别慢,每一个细节都注意到。回到办公室,手消毒,擦洗自己的眼镜,用消毒巾把脸也插一遍,开好取暖器,贴上暖宝宝,我需要把身上捂干,还得继续努力到晚上六点下班。这个特殊时期,千万不能感冒了。

赶紧跟小伙伴打招呼:离我远点。因为我是一个有“臭味”的人。

夜里,郑队又在大群里发了湖北省委省政府给援鄂医疗队的慰问信:慷慨赴荆楚,白衣做战袍,疫去花开时,愿君皆安好。

拖着极度疲累的身躯,带着满足的精神食粮准备入睡时,突然想起今天是第二批援鄂医疗队满月的日子,赶紧给同在武汉的仁济医院的小伙伴发去祝福: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满月平安!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第一批驰援武汉医疗队队员、

仁济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  查琼芳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