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金石筼筜——金西厓竹刻艺术特展”开幕

上海博物馆“金石筼筜——金西厓竹刻艺术特展”开幕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12-09 11:2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19年12月6日,上海博物馆举行了“金石筼筜——金西厓竹刻艺术特展”开幕仪式,在金西厓先生后人的见证下,这一倍受竹刻与文玩爱好者关注的展览正式揭开了序幕,并于次日起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展期将延续至2020年2月23日。

“金石筼筜——金西厓竹刻艺术特展”在上海博物馆展出。高尔强 摄影

今年是金西厓先生去世四十周年,明年则是其诞辰一百三十周年,为纪念这位杰出的竹刻艺术家、理论家,上海博物馆特别举办了这次跨年展览“金石筼筜——金西厓竹刻艺术特展”。展览包含展品共计163件(套),以竹刻作品为主,还包括木雕、绘画、印章、拓本、名家题跋、档案资料等与其艺术生涯有关的文物。本次展览是建国后首次举行的金西厓竹刻艺术专题展,通过系统展出金西厓的作品,全面展示一代竹刻大家的创作面貌和艺术成就,也为弘扬当代江南工艺文化提供重要的实物范例,并推动今天对竹刻这门独具中国文化、江南文化和海派文化特色之艺术的学术研究与传承实践。本次展览以上海博物馆馆藏为主,另向湖州市南浔区档案馆借展了珍贵的档案资料。

展览将持续至2020年2月23日结束。高尔强 摄影

金西厓(1890—1979),名绍坊,字季言,西厓(一作西崖)其号,以号行。出生于南浔望族,毕业于上海圣芳济学院,后任土木和桥梁工程师。受兄长名画家金城和竹刻家金东溪的影响,金西厓在从事社会工作和打理家族事务之余,致力于竹刻的创作和研究,青年时期便在竹刻创作上取得巨大成功。他精通竹刻工艺中几乎全部的平面雕刻技法,也能雕刻木、牙、石等材质。在竹刻艺术史上,金西厓可称后期文人竹刻集大成的人物,他继承了清代中期以来杭嘉湖地区浙派文人竹刻的优良传统,十分重视作品格调的书卷气和讲求刀法上的金石味,堪称浙派竹刻的殿军;长年寓居沪上,与海派书画篆印诸大家时相过从,沾溉极深,又使他成为海派竹刻的中流砥柱。在金西厓的作品中,有很多是与其长兄、著名书画家金城(1878—1926)合作而成的,“拱北画,西厓刻”已成为其竹刻创作中最具特色的作品。他除了留下数百件竹刻精品供后人欣赏、观摩和学习外,还深入进行理论探索,撰写了有史以来第一部对竹刻进行全面论述的著作《刻竹小言》,奠定了今天研究竹刻艺术及其历史的学科基础,在全面总结竹刻历史与工艺的基础上为竹刻艺术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真知灼见。他的艺术成就无论生前身后都广受赞誉,而足称盖棺之论的是启功先生 “于五百年来竹人之外独树一帜”的评价,就理论建树而论,五百年来竹人中亦只此一人,堪称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竹刻艺术家和最重要的竹刻艺术理论家。

上海博物馆与金西厓先生有着深厚的渊源。上世纪五十年代,先生本人即向成立之初的上海博物馆捐赠竹刻作品。“文革”初期,为使自己的创作心血免遭浩劫,他又主动致电,将家藏作品寄存上博,显示了对上海博物馆充分的信任。这些作品,有许多在后来陆续为上博购藏。2001年和2008年,金西厓先生家属又向上博捐赠了部分先生的遗作和遗物。加之来自其它渠道的征集,上海博物馆遂成为当今金西厓艺术作品最为重要的收藏机构。整理、研究和宣传金西厓先生的艺术事业及其成就,也成为上博专业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国日报 上海分社)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