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落户杨浦

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落户杨浦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8-20 15:3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今天,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炯在书展现场宣布: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正式落户杨浦。日前,上海市委宣传部与杨浦区举行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市区合作共同建设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和产学研协同数字传媒创新基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亚元,杨浦区委书记李跃旗,区委副书记、区长谢坚钢,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东昌,副区长尼冰,以及市委宣传部和杨浦区有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签约仪式。

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是上海市十二五、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的重大项目。杨浦区高校和产业资源底蕴深厚,拥有“百年大学、百年工业、百年市政”的独特历史资源,近年来在文化产业和事业发展上特色鲜明,大学出版社与数字出版产业齐头并进,最终吸引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落户。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选址定海街道138街坊西块C1-2地块,位于周家嘴路、隆昌路路口,交通便利,毗邻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电力学院、复旦软件园、城市概念园、互联宝地电竞主题产业园和阿里体育总部等,周边文化、体育、教育和商业等业态集聚效应显著。

全国首座新闻出版专业博物馆

建成后的新闻出版博物馆将以国家一级博物馆为目标,坚持“深耕传统、面向世界、拥抱未来”,以新颖的立意、厚重的实物、多元的手段,展示新闻出版的历史文化和事业成果,建成集“征集保护、陈列展示、学术研究、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产业创新”等于一体的新闻出版专业博物馆,打造新闻出版业文献档案中心、文物修复中心、创新发布中心和文创展示中心,填补国内没有新闻出版专业博物馆的空白。同时,积极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集中展示新闻出版业等数字传媒最新应用成果,联动区域资源建设国家级传媒基地,影响和吸引年轻人群,成为有热度、可活化的创新创业产业集聚区。

根据规划,新闻出版博物馆将和周边数字传媒产业基地实施一体化发展,市委宣传部积极支持将出版系统在各类资源和文化活动落地杨浦,推动形成国家级的数字传媒产业基地,支持杨浦区建设成为上海市乃至全国新闻出版业品牌产品、品牌活动的首发地。

上海具有新闻出版独特历史资源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新闻和出版业的发源地。据统计,1912-1949年间,全国80%以上共300余家出版机构集中在上海;列入中国近现代学术名著的千余种图书,近95%为上海出版。经过百余年的发展,上海构建了中国学术文化出版的制高点,确立了“中国出版重镇”的历史地位。百年以来,张元济、陆费逵、史量才、胡愈之、邹韬奋、叶圣陶、赵家璧等上海新闻出版群星闪耀,大家辈出,风潮鼓荡,厚积薄发,积累了大量珍贵史料,拥有得天独厚的历史资源。

上海是红色出版的重要基地。1920年8月,第一个《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印刷出版。1921年9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便在上海组建了自己的第一个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马克思全书》三种、《列宁全书》(四种)等理论著作。此后,上海书店、崇文堂印务局、上海长江书店相继成立,出版、发行《向导》《新青年》《前锋》《中国青年》等革命刊物。在党的领导下,左联团结进步作家,创办《萌芽月刊》《前哨》《北斗》《文学月报》等多种进步刊物,创作出不少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作品。1938年,我国第一部全译本《资本论》由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生活》周刊、《新生》周刊等进步书刊虽几经查禁,生活、读书、新知三家书店仍然辗转出版了大批革命书籍,发出了救亡图存的时代强音。

上海出版是海派文化的关键一环。正是上海出版强大的文化生产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融汇能力和辐射能力,海派文化才得以发荣滋长,枝繁叶茂,成为江南文化新的样式,并为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提供了想象和可能。“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上海城市精神,同时也是上海出版业发展的真实写照。

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