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发起成立“亚太欧法学院/研究机构联盟”

2019年6月12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和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法学院共同倡议发起的“亚太欧法学院/研究机构联盟”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启动仪式。

上海交大发起成立“亚太欧法学院/研究机构联盟”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6-12 13:5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19年6月12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和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法学院共同倡议发起的“亚太欧法学院/研究机构联盟”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启动仪式。联盟的首批发起机构还包括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法律与政治学院、英国国际与比较法研究院、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日本神户大学法学部・大学院法学研究科、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法学院、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意大利波考尼大学法学院、德国弗莱堡大学法学院、香港大学法学院、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法学院、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法学院等,共计17家亚太、欧洲一流法学院和研究机构。

建立战略合作,达成“上海共识”

启动仪式上,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院长孔祥俊教授做了联盟倡议的背景说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法学院院长George Williams作为联盟代表致辞。该联盟以建立一流法学院和法学研究机构战略合作为目标,倡议发起机构在凝聚共同关注的重要研究领域、联合申请国内外的重大研究项目、构建重点领域的学者紧密型群体、搭建更为畅通的学术交流机制、建立多元方式人才联合培养以及举办国际多边的重大赛事等方面,经过交换意见和讨论,达成了“上海共识”。荷兰第二大城市鹿特丹市市长Ahmed Aboutaleb及代表团一行人访问交大,出席了联盟启动仪式,并现场见证上海交通大学与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合作谅解备忘录签约,及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与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法学院合作协议签署仪式。

同日,在上海交通大学还举行了主题为“国际商事和投资纠纷解决机制:调解、仲裁和诉讼”的国际研讨会。作为“亚太欧法学院/研究机构联盟”首次国际性学术年会,来自各成员机构、国内企业界、法律实务界的专家学者围绕“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与“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两个议题,分别进行了深度探讨。本次学术研讨会主题引起广泛关注,公开渠道报名的观众人数超过150人,其中不乏来自众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教师与研究生,有不少参会者从外地赶往上海出席会议。

研究聚焦现实问题,国际化取得长足发展

高朋满座的学术盛会背后折射出的是交大开放与合作的国际视野,以及法律服务社会、学术研究回应现实问题的责任担当。在过去的十年间,交大法学教育和学术研究的国际化通过国外高校间办学合作、实体化的跨学科研究机构、全球视野的战略合作平台等三种形式取得长足发展。本次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与荷兰伊拉斯姆斯大学法学院签署的合作协议是交大法学院第67个与国外高校法学院的合作协议。过去10年间,累计有250名法学院学生通过各类国际办学合作和人才培养的协议,参与交换生项目、海外夏季班、海外实习,硕士学位项目,博士生访学和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

揭牌成立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

在人才培养跨国界的同时,交大更着力推动学术研究跨学科、跨领域。以本次会议上举行成立揭牌仪式的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为例,其前身“凯原法学院法社会学研究中心”于2009年成立,是一个为在全球化背景下对法律与社会之间关系和相互作用(尤其是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各种法律问题)进行深入探索而设立的跨学科研究机构。十年来,该中心推动在上海成立了中国法学会下唯一的法社会学研究会、与剑桥大学出版社合作创办了亚洲第一份法社会学领域的英文国际期刊、举办了三届全国性法社会学年会和若干次法社会学国际研讨会。新成立的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将作为替代法社会学研究中心的实体化校级跨学科平台,通过自由的学术争鸣和实质性国际合作进一步推动关于国家与法的文理交叉融合多学科研究,探索中国式秩序和制度变迁的深层奥秘,借助经验科学和认知科学的方法考察超大规模社会、网络型社会、风险社会以及数据驱动社会的治理方式,为正确认识、理解、解释中国现象以及正确解答世界普遍性问题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

在开放与合作的国际背景下,在交大国际化办学合作和跨学科研究机构的双向支撑下,“亚太欧法学院/研究机构联盟”应运而生,成为法学教育和研究全球战略合作的载体和平台。未来,交大将与全体联盟成员一起,进一步推动亚太欧洲法学院校和研究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推动国际性学术研究创新,探索特色化亚欧法学教育合作机制,建立协同创新的法科人才培养模式,共同通为国际法学教育和法治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