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天路》代表北京市参演“十二艺节”

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天路》代表北京市参演“十二艺节”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5-22 17:1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汉藏同胞欢聚一堂,共同庆祝青藏铁路建成通车(摄影王小京)
汉藏同胞以舞会友,情意绵长(摄影王小京)
军民鱼水,汉藏一家(摄影师王小京)
卢天和央金、索朗姐弟因一只口琴结缘(摄影师王小京)
身为老一代铁道兵的卢天父亲献身于茫茫雪域(摄影师王小京)
索朗不停奔跑,追逐为筑路牺牲的英雄们(摄影师王小京)

5月24日至25日,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天路》将代表北京市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参评第十六届“文华大奖”。5月20日,舞剧《天路》演职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共计145人已全员抵达上海,整装待发、全力冲刺“文华大奖”。

5月22日上午,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天路》在上海大剧院召开了媒体见面会。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巡视员马文、国家大剧院副院长赵铁春、舞剧《天路》总导演王舸、“卢天”饰演者黎星、“央金”饰演者冯敬雅、“索朗”饰演者拉巴扎西,以及剧中其他角色演员和北京歌剧舞剧院院长助理余键共同出席了媒体见面会。

代表全国文化中心艺术创作的高品质、高质量、高水准

近年来,北京市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立足于出精品、出人才,积极加强文艺精品创作和文化品牌培育,文化发展活力不断释放,全国文化中心影响力不断彰显。一方面,着力加强统筹规划,狠抓主题创作;一方面持续完善引导机制,创新扶持方式;另一方面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创作优秀剧目。

中国艺术节是我国规格最高、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综合性文化艺术盛会;“文华大奖”是文化和旅游部设立的国家专业舞台艺术的政府最高奖项。对此,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自2018年初开始在全市范围内甄选艺术精品。经过认真研究,最终选派国家大剧院原创舞剧《天路》代表北京市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参评第十六届“文华大奖”,这无疑代表着全国文化中心艺术创作的高品质、高质量、高水准。

为全力保障舞剧《天路》参奖,北京市高度重视,不仅专门成立了工作小组,多次召开舞剧《天路》参评“文华大奖”专题会议,还组织召开专家研讨会近10余次,开展剧本创作会20余次,将参评工作作为提升北京市舞台艺术创作水平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契机。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巡视员马文表示:“舞剧《天路》是北京市艺术工作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主旋律、壮大正能量,以更深远的艺术眼光、更开阔的创作视野、更丰富的生活体验,用专注的态度、敬业的精神、踏实的努力,精益求精进行创作的优秀成果。”

具有时代意义的现实题材舞剧

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暨青藏铁路建成通车12周年,2018年“七一”期间,国家大剧院推出了原创民族舞剧《天路》。这部以“青藏铁路”为创作背景的现实题材舞剧,将青藏铁路兴建、停建、复建的现实历程与西藏地区人民精神之路的诉求作为舞剧的两条线索,着力展现一个“筑路”与“心路”交织前行的故事。

舞剧围绕汉藏民族团结、军民鱼水情深的主题,讲述了三代人“不忘初心”坚守筑路的动人故事,以真挚动人的现实题材再现了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的民族情、战友情、姐弟情、母子情,还原了雪域高原上铁道兵执着坚守的筑路岁月。国家大剧院副院长赵铁春表示:“作为国家表演艺术中心,国家大剧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原创民族舞剧《天路》正是国家大剧院为打造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现实题材精品力作而进行的成功探索与实践。一部优秀现实题材作品,人民是它的表现主体,更是它的鉴赏家和评判者。舞剧《天路》就是这样的作品,它以小见大,用真情实感表现“筑路”与“心路”交织的历程,观众自愿走进剧场,感知体验舞剧《天路》给他们带来的艺术震撼。”

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天路》历时三年精心打磨,迄今为止,已成功上演45场。为备战“文华大奖”,自今年年初起,国家大剧院从舞剧结构、舞段设计、服装造型、道具灯光、舞台多媒体等方面进行提升修改,将舞剧《天路》成功打造成一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为推举现实题材作品做出充分努力。总导演王舸表示:“我们从年初启动对《天路》的修改打磨,尽管演出是几十场,但加上排练演员们跳了不少于一百场!打磨后的《天路》整体更流畅舒服,不仅能让观众切身体会到筑路隧道下的重重艰险,感受到筑路人的不易与艰辛,还充分体现了汉藏一家的深厚情谊。”

舞剧《天路》中,喜庆祥和的“春种”、诙谐逗趣的“相遇”、热情奔放的“帽子舞”、众志成城的“拥军”、浪漫炽烈的“情愫”等经典舞段深受观众喜爱,而打磨后新增的“勘探群舞”“打墙群舞”两个舞段,也将逼真的筑路效果和气势磅礴、刚劲有力的藏族民间舞淋漓展现。剧中铁道兵“卢天”饰演者黎星表示:“舞剧《天路》一直在反复修改,但‘卢天’这个角色却越改越平凡。‘卢天’虽没有做过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情,但正是因为有这么多‘卢天’在这条‘天路’上,青藏铁路才能修建竣工,这难道不是一件伟大的事情吗?原来,新时代的伟大就是把最平凡的事情做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创作风格

继2018年首演之后,舞剧《天路》还于同年7月受文化和旅游部邀请,赴云南昆明参加第十二届全国舞蹈展演开幕式演出,并于12月在国家大剧院复排上演。在打磨“参赛版”的同时,舞剧《天路》还走进了清华大学等高校上演了18场公益巡演,充分体现了国家大剧院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践行了打造亲民为民惠民剧院的工作目标。此外,舞剧《天路》还于5月11日进行了全球首次“4K +5G”影院直播,并在首都电影院、手机端、电视大屏端等多渠道同步呈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当晚,微博事件互动人数达5180万人次,370万观众通过线上平台观看了直播,为广大观众带来了一场创新技术与舞台艺术完美融合的全新体验。

迄今为止,《天路》已历40余场演出,收获业内外广泛好评。著名指挥张艺在看完该剧后评价:“舞剧的音乐是以印青老师创作的《天路》为基调,音乐主题十分合乎剧情的发展;作曲家杨帆用音乐刻画人物精准到位,亦情亦景,很贴切。”1977年入伍参与筑路建设的老兵李仕强在观看演出后动情接受采访:“感谢《天路》,它很感人也很真实,让我觉得哪怕自己还能起到一点点作用,也要把铁道兵的精神、铁道兵的军魂传承下去!”全国劳动模范张守军五一期间观看《天路》后感慨万分:“这部戏反映了几代劳动者修建青藏铁路的故事,非常有意义。他们克服艰难险阻、筚路蓝缕,为我们国家建设、为民族复兴和团结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让我深受感动。我们一定再接再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北京邮电大学经管系学生万芊芊则表示:“建设青藏铁路是我们的先辈们在零基础上克服恶劣天气、复杂地形做出的探索,这是敢为人先、艰苦奋斗的‘天路精神’,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不论对待科研还是生活,也一样要学习和秉承这种精神!”

青藏铁路这一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伟大奇迹,是由无数勇于奉献、无畏牺牲的战士所成就。舞剧《天路》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千千万万筑路人立于舞台之上的缩影,是他们攻坚克难、不畏艰险的辛苦付出,才筑就了这条“希望之路”,才有了这一段最动人的中国故事。舞剧《天路》不仅真实展现了改革开放40周年的伟大成果,也是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诚挚贺礼,它将“天路精神”带到了每位观众的心间,时刻提醒着当代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据悉,5月24日,原创民族舞剧《天路》还将通过光明网等网站进行在线直播,让更多线上观众也能欣赏到这一台高质量的艺术盛宴。

【舞剧背景】

青藏高原,巍巍雄山,茫茫雪域。千百年来,汉藏人民只能依靠人背畜驮,跋涉于这片天地之间,这是人类最艰难的苦旅。 直到被誉为人类铁路建设史上最大奇迹的青藏铁路的建成,才彻底改写了这一历史。从此,高原不再闭塞,人民安居乐业,雪域处处欢歌。本舞剧便是依托于这一宏伟历史背景之下,讲述了上世纪70年代末铁道兵筑路人和藏区人民在铁路修建过程中的动人故事,体现了希望与信仰、生命与死亡、家园与梦想、爱与力量。

【剧目介绍】

青藏铁路作为改革开放的重点工程,是藏族同胞与全国各族人民的连心路,是雪域高原迈向现代化的腾飞路,也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不断创造非凡业绩的奋斗路,被誉为“天路”。

国家大剧院以青藏铁路的建设为题材,以三代人“不忘初心”的坚守筑路为故事主体,紧密围绕民族团结、军民情深的主题立意,集结国内最具实力的艺术家组成核心创作团队,于2018年“七一”档期首次推出这部歌颂藏汉人民情谊、展现改革开放风貌的舞剧作品,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献礼。

本剧入选2018年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19年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剧目。2018年受文化和旅游部邀请参加第十二届全国舞蹈展演开幕式演出,受邀参加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暨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等。

【故事梗概】

2007年,青藏铁路某隧道。推土机、钻探机、吊车等大型机械设备从远方的地平线处缓缓驶来,轰鸣声中,一群铁路人来到山下,为新隧道破土。经过一片乱石堆时,铁路人意外的遇见了一位中年的藏族妇女(央金)和他的弟弟(索朗)。他们手捧酥油灯,向石堆和地面一把把撒着青稞,仿佛在祭奠着什么。见铁路人到来,索朗莫名地激动起来,喊着铁路人听不懂的藏语,冲过来拦在他们面前,阻止他们进入石堆。央金放下青稞,柔声把索朗叫到自己面前,轻轻地擦拭着手中由于常年抚摸而光可鉴人的酥油灯。回到姐姐身边的索朗安静下来,拿起挂在胸前的一把小口琴吹奏起来。他吹奏的却不是乐曲,而仿佛是火车行进的声音,“呜…呜...呜”。央金平静而深情的凝望着四周散落的乱石堆,用她低沉而沧桑的嗓音,喃喃的说着什么。伴随着她的讲述,所有人仿佛回到了三十年前……

(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