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将垃圾分类纳入法治框架 这一生活“新时尚”将走进千家万户

试点小区来支招——踏踏实实用笨办法人海战术“不原始”  家住中华别墅小区的栾竹君阿姨正在分类投放垃圾。试点小区来支招——踏踏实实用笨办法人海战术“不原始”  家住中华别墅小区的栾竹君阿姨正在分类投放垃圾。

上海将垃圾分类纳入法治框架 这一生活“新时尚”将走进千家万户

来源: 解放日报
2019-02-21 04:3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垃圾分类到底难不难?试点小区来支招——踏踏实实用笨办法人海战术“不原始”

  家住中华别墅小区的栾竹君阿姨正在分类投放垃圾。均 本报记者李茂君摄

今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正式实施,届时自觉分类垃圾不仅是顺应新时尚,更是遵纪守法、履行公民义务的重要一环。

指针回拨到2017年8月,40℃的盛夏令人记忆犹新,而虹桥街道爱建居民区的中华别墅小区里,居民在酷暑里将家里的垃圾桶从1个换成4个,在长宁区率先开始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四分类投放。一年后,江苏路街道一条曲折的老马路里,良友小区的430余户居民也加入“四分类”大家庭。

得知全上海都将步入“垃圾分类新时代”,经历过“分类阵痛”的两个小区居民都说,万事开头难,但只要坚持,就会看到希望。

先走一步,总算是走对了

张海婴阿姨家的4个垃圾桶,没有一个长得像垃圾桶:厨房间洗手台边的一个电饭煲内胆里,装着中午烧饭剩下的菜皮和小肉骨头,这是她们家的湿垃圾;厨房门口一个“好德超市”的塑料袋里装着用过的餐巾纸,这是她家的干垃圾袋;塑料袋边的小布袋里装着几节白色废电池,是有害垃圾的“暂住地”;厕所门口一个硕大的白色塑料袋装着压扁的酸奶盒、快递箱和废报纸,这些都是可回收垃圾。

两年前的春节,爱建居民区书记徐秀带着居民区社工挨家挨户宣传,中华别墅小区要在2017年夏天试点垃圾分类,而且一试点就是最彻底的“四分类”,张阿姨当时觉得“这事儿肯定很难”,但她有信心,因为短短几周小区里就有40多名党员志愿者被发动起来,发宣传资料、讲解分类方法、分发垃圾桶。当年8月,小区试点垃圾分类的第一天,居民们看到志愿者顶着大太阳站在垃圾桶前手把手教大家分类,甚至年轻的社工姑娘站了几个小时,被蚊子咬了二三十个包,张阿姨说大家突然意识到“垃圾分类真的开始了”。

但中华别墅小区的居民也有过一段“孤独”时光。“当时上海还没在全市范围推行垃圾分类,我们的居民在家里分类,走出去一看,还是老样子,心里总有些遗憾。”居民顾华云阿姨的这番话道出不少较早试点垃圾四分类小区居民和社区干部的心声。同在长宁区的东诸安浜路75号良友小区,虽然早在2013年就试点干湿垃圾分类,但当2018年尝试推进“四分类”时,有小年轻直接“怼”垃圾分类志愿者:“不分类又不犯法,你能拿我怎么办?”

“其实后来这个小男孩很快就配合分类了,但我们当时就想,什么时候全上海都能同我们小区一样,这样走到哪里都是四分类了。”好在,良友小区72岁的垃圾分类党员志愿者张锦华阿姨的这番愿望,马上要实现了。“我举双手双脚赞成,只有走到东、走到西都分类,不理解和抵触情绪才会真正消失。这是每个人都要遵守的法规,也是每个上海人都要承担的社会责任。”

“过来人”建议坚持四分类

长宁是上海首批整区域生活垃圾分类的6个试点区之一。如今,在中华别墅小区,经历多轮更新的垃圾箱房完全可用“有腔调”来形容,四个投放口干净整洁,一旁的彩色壁画清晰描述分类方法和垃圾循环过程,而一旁的洗手池、洗手液、擦手毛巾,不少都是居民从自己家中拿来完善垃圾房服务的。

作为垃圾分类的“过来人”,中华别墅小区和良友小区的居民,对即将进行“垃圾分类”的市民的建议颇为一致。

“一开始就要坚持四分类,坚持湿垃圾破袋投放。”顾华云用亲身经历告诉记者,厨余瓜果菜皮装在塑料袋里丢弃,最后还是要志愿者倒出来再扔,不如自己主动倒出来,或直接装在废弃的锅碗瓢盆带到垃圾房投放,又能减少塑料袋使用,还能节省分拣员二次分拣的精力。

“不要觉得人海战术原始,踏踏实实用笨办法,才能最快发动起所有人参与。”爱建居民区的90后社工沈媛沁参与中华别墅垃圾分类启动、维持的全过程,她建议即将推行垃圾分类的小区要从小朋友抓起,以发动年轻人为主力,以时间相对充裕、对社区环境熟悉的老年居民为推手,从最开始就将垃圾分类意识覆盖到小区全年龄层。“一开始工作量虽大,但后续持久力会更足,因为大家打心底里认同这项工作。”

对于怕麻烦、担心记不住分类方法的居民,张海婴阿姨给出的建议让人“无法反驳”。“家里的锅碗瓢盆、油盐酱醋都要分类,一年四季的换洗衣服都要归类,这些都记得住,四类垃圾怎么会难倒大家呢?”

(陈玺撼 舒抒 王海燕)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