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关躬身深耕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试验田”

1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上海海关躬身深耕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试验田”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1-14 13:5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上海海关在海关总署部署下积极投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改革创新。从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开放设立全国第一个保税区开始,到2013年上海成立全国首个自贸试验区,上海海关躬身深耕每一块“试验田”,打造上海“苗圃”,让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在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催进对外贸易和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保税展示交易开拓海关贸易新模式

“海关能想企业之想,解企业之难,就是为我们企业办了实事!”发出感慨的是历峰商业(上海)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而让他连连称赞的,正是近年来,上海海关在外高桥保税区内尝试试点的保税展示交易业务。

2014年,上海海关发布第9号公告,准许经海关注册登记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内企业在区内或区外开展保税展示交易。这一制度,给企业提供了将保税货物在区内外展示交易的便利条件。企业可以按照经营需要,通过缴纳保证金,将进口商品以保税状态,进入经海关批准的保税展示交易场所,进行展示、陈列、销售。海关通过信息化系统,对货物状态实施监管,展示期间商品可以即时销售,后续在规定时限内集中申报缴税,实现“先销售,后征税”。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内历峰商业(上海)有限公司为国际著名奢侈品企业,属于全球奢侈品排名第二大集团瑞士历峰集团,旗下全球知名品牌众多,主要从事珠宝、手表等产品的进口及国内零售业务,在国内各大城市拥有众多品牌专卖店。由于历峰公司属于奢侈品企业,按照行业惯例,除了正常进口销售之外,每年都会举行若干各种类型的出区展示活动,进行品牌推广。保税展示交易业务相关政策出台后,历峰公司向外高桥保税区海关提出试点保税展示的申请,并于2015年2月开始进行保税展示业务试单。

“作为一家奢侈品企业,能够通过各类进口商品出区保税展示销售,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品牌知名度、促进品牌销量,而且节省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减缓了资金压力。”历峰公司副总经理说。在保税展示模式开展顺利的基础上,2018年9月,保税展示业务升级为保税展示交易业务试点。目前,该模式已顺利在上海国金开展,计划陆续铺开至上海各个高级商圈。

截止到目前,保税展示模式下,历峰公司参展商品累计金额约32.74亿元,展示产品销售金额约1.56亿元;保税展示交易模式下,参展商品累计金额超2000 万元,实现销售总金额超过100万元。

在考虑企业需求的同时,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海关也严控风险。通过多次实地走访企业,考察展示场所,进行业务沟通,在监管风险控制与企业需求之间寻找平衡点。在保税区海关的支持下,保税展示交易业务健康发展,同时也为规范高端消费品进口商展,促进更多国际高端消费品进入国内市场,推进上海国际消费城市建设发挥积极作用,实践自贸区“贸易自由”的功能。

深化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改革

“现在通过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我们企业的整体运组成本降低了10%,同时节省了一套价值80万元的设备和一套4个人的操作班子!”元初供应链公司相关负责人所提的“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正是近年来,洋山海关为支持企业发展,助力进一步提效降费,而深化改革的便利措施之一。

“过去企业从国外进口的货物,一部分会以保税货物状态储存,安排国内经销;一部分通过口岸清关送到区外暂存库,直接配送销售渠道。这样一来,就必须设立两个仓库,企业对这两个仓库不得不分头管理,导致成本水涨船高。”元初供应链相关负责人介绍:“采用仓储货物状态分类监管以后,企业取消了区外仓库,将原先口岸清关完毕的货物以非保税货物状态放入区内,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

元初供应链是洋山保税港区第一家开展分类监管业务的仓储企业。2015年仓储货物状态分类监管启动以后,通过取消区外仓库,将原先口岸清关完毕的货物以非保税货物状态放入区内,企业整体运组成本迅速降低10%,同时节省了一套价值80万元的设备和一套4个人的操作班子,仓库也得到了有效利用。

至2018年底,元初供应链公司已经顺利完成4813票非保税货物进出区操作,涉及货值人民币5.7亿元,盘活了12900平方米的仓储面积,公司业务模式更加丰富、运作更加灵活,对客户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分类监管业务整合了保税和非保税仓储业务,实现了两种货物同仓储存、统一物流,有力提升运作效率,降低30%的运营成本。通过试点开展分类监管业务,公司成功引入MUMD、嘉煦、欧德堡、京东等优质客户。

正如元初供应链相关负责人所说,通过开展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整合企业内部仓储资源,节约了运营成本,提升了运转效能,公司利润增长率达30%以上。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模式切实提升了企业竞争力,不少国外企业就是看中这一点,把其在洋山保税区的仓库作为其在亚太区的配送中心。

助力国际大宗商品期货保税交割业务发展

位于洋山保税港区内的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充分感受到了期货保税交割业务带来的红利——企业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下单,国际供应商直接将货物屯于保税交割仓库,无需办理进口报关,无需缴纳进口相关税费,即可进入实物交割环节。期货保税交割推行以来,企业的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都得到下降,而这一政策红利的有效落实,也离不开上海洋山海关近年来对自贸区功能的深耕与拓展。

期货保税交割业务是指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或保税监管场所内处于保税监管状态的商品,作为期货合约交割标的物进行期货交割的过程。我国期货市场现行的交易和交割,都以完税状态下的货物作为标的物。由于国内商品期货现行的交易价格是含税价格,而国际上主要商品期货市场的交易价格是不含税价格,两者价格相差较大,在期货保税交割推行之前,企业的部分期货实物交割,需要在货物完成进口报关手续后才能进行,不仅交易的成本高,而且交易风险也较大。

“由于大宗商品国际化流通频繁,期货商品进口完税后,其流通性将受一定限制,不利于上海和伦敦两地期货市场的价格联动。”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开展期货保税交割业务后,货物能够在保税状态下进入实物交割环节,不必先行办理报关手续、缴纳进口相关税费,这种交易方式,在为企业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的同时,也能够吸引更多国际供应商。期货保税交割在洋山保税港区的全流程运作,为大宗商品交易及相关市场发展带来重要契机,也为我国期货市场走向国际化积累了经验。

为支持国际大宗商品期货保税交割业务发展,上海洋山海关主动关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等国际期货市场行情,加强贸易形势分析研判,引导企业把握国内外市场价格行情及风险波动,合理规划期货后续流向。同时,紧盯企业需求,专设期货保税交割及大宗商品现货交易联络员,提供个性化咨询服务,开通账册备案及通关绿色通道,保证大宗商品交易顺畅。

据统计,2018年1-11月,洋山保税港区共计开展期货保税交割1514票,涉及电解铜3.75万吨,总货值约2.44亿美元。企业开展期货保税交割业务后,业内知名度和业务总量得到显著提升。与此同时,期货保税交割在洋山保税港区试点运作,也促进了大宗商品产业的集聚发展,从而搭建起面向国内外的大宗商品集散平台。

(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