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晚,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走进上海交通大学,做客堂[TANG]•世界博物馆馆长文博讲堂第六讲,带来题为《做一座超级链接的博物院——关于理念和实践》的主题演讲,与大家分享了南京博物院在新时代下追求多样性发展,打造“博物馆+”模式的努力与实践。
亦古亦新,中国第一座国立博物馆建立“超级链接”
作为中国第一座国立博物馆,建立于上世纪30年代的南京博物院已有80余年的历史,经过几代博物馆人的努力,南京博物院形成了一院六馆的格局,六个展馆分别用不同的展陈方式、技术手段向公众展示着中国历史文明的魅力。
在新时代下,这座亦古亦新的博物馆将怎样迈出全新的一步呢?这是南京博物院的掌门人龚良院长日常思考的问题。龚良不仅仅想延续南京博物院的学术地位,他还始终心系民众,致力于把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功能发挥到最大。
2018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龚良从这一主题谈起,他认为,南京博物院的多样性发展思路,正是一种“超级链接”。当前,南京博物院正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让博物馆全方位地与观众结合,服务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做一座超级链接的博物院,让博物院更好地与时代接轨、与社会同步,成为体现社会和谐、观众喜爱的美好生活场所。
链接所有观众:实现多样性教育服务
龚良讲到:“博物馆最重要的产品是展览,展览应该具有多样性,多样性才能链接到每个人。”他首先为大家介绍了南京博物院一院六馆的特色格局:历史馆是按照传统博物馆的陈列方式,以时间为线索,以实物为例证,讲述江苏古代文明——从原始时期的恐龙骨架到人类早期的石器、陶器、再到周秦汉唐的青铜器、玉器、瓷器,宋元明清的书画、建筑遗存等,将江苏古代文明中的成就一一展示;特展馆是南京博物院的个性特色,用于做文化交流的临展——来自法国的拿破仑家族文物,古埃及的木乃伊、沙皇俄国的宫廷什物、故宫养心殿的珍玩、青藤白阳的书画在这里展出;艺术馆是按照艺术品的分类,是按照美术馆的方式来展陈;数字馆把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用数字化的方式来表达,以网络参观和现场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让观众体验中华文明;民国馆则是一条活态的民国街区,通过情景再现,展示民国时期南京风貌;非遗馆以动态方式展示江苏非遗项目,手工艺表演、吹糖人、做剪纸,再加上非遗的3D电影和老茶馆内的戏曲演出,以活态展示展示传统文化。同时,25个临展、28个外展,让每个参观的观众拥有丰富多样的体验。他希望这种“分众教育”的模式,“让每个年龄段的观众都能在这找到自己所爱,这样就可以链接到所有的人”。
链接所有可能:博物馆的创意与创新
2007年8月24日,维也纳大会修改的《章程》给出了博物馆的定义: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在此基础上,博物馆领域也衍生出诸多全新理念。
龚良提出,基于这些理念,博物馆发展应该具有创新思维,运用“跨学科跨领域”的有效途径,创造全新的发展特色。他结合历史背景和发展现状为大家讲述了南京博物院的特色定位:一个中国、江苏、南京的博物馆;一个靠文物说话的、展览彰显特色的博物馆;一个有视觉美感、文化环境优雅的博物馆。基于这一定位,应该在博物馆中开展一系列创造性劳动:将文物组合成具有不可移动文物特性,寻找相互的关系和故事;开发动态化、数字化展示服务,开展具有教育意义的社会服务项目;打造“形象化、动态化、拟人化、故事化”的文化创意产品,动漫技术;发展会展、演出、艺术品、出版、文创衍生商品等博物馆创意产业。通过一系列创新实践,为博物馆发展创造源源不绝的动力。
互联网时代的博物馆:趋于无穷大的未来超链接
“我们遇上了中国快速发展的时代,一个博物馆变革的时代,一个互联网的时代。因此,我们要加速适应时代要求的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必须在坚持目标的基础上,拓展传播的效能。”龚良提出,在当前博物馆发展成为国家战略的新背景下,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拥有了全新的方向。
在演讲的最后,龚良总结道:“超级链接是‘博物馆+时代’的深度融合,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公众审美素质提高的时代、发展中的时代,博物馆要时刻保持‘时代’思维。博物馆‘超级链接’是博物馆方法和受众的扩大,也是博物馆提供公众美好生活的有效途径,更是博物馆人努力奋斗的目标——博物馆+。”
(中国日报上海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