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不停步 传统文化在上海高校“火”了

作者:杨虹 来源:解放网
2018-10-31 05:25:48

原标题:创新不停步 传统文化在上海高校“火”了

创新不停步 传统文化在上海高校“火”了

  图片说明:东华大学信息学院赴云南省大理市开展白族服饰调研

同济大学闻学堂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特色平台,东华大学“小脚丫筑梦实践团”用时尚传播助力传统文化传承,上海外国语大学向世界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近年来,上海各高校将优秀传统文化贯穿育人全过程,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方面取得可喜成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资源,不仅赋予大学生深厚的人文素养,也让高校孕育出独特的精神气质。

同济:来闻学堂触摸传统

在工科专业见长的同济大学,却有一方古色古香的雅舍——闻学堂。500平方米左右的空间,按照中国传统书院风格进行布置——5000余册文化典籍,古代机械、茶艺、书画作品展示,加上时尚风格的沙龙研讨区空间设计,在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氛围中,体现出一所大学别样的文化追求。

闻学堂开辟了“闻学讲堂”、“闻学展堂”、“闻学课堂”、“闻学知行堂”、“闻学雅集堂”等平台板块,通过选修课程、专题展览、讲座沙龙、文艺鉴赏等形式满足师生多元的传统文化需求。每学期,闻学堂平均开设6至8门传统文化经典课程。原本是本科生选修的传统文化课程,但来旁听的不仅有研究生、教师,还有热爱中国文化的外国留学生。

在今年秋季的“闻学课堂”中,《中西艺术设计比较》讲解东西方艺术、文化的各自差异与相互联系;《论语导读》结合彼时之时代背景和当下“国学热”现象,习安身立命之学问;《中国戏剧(曲)经典》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经典戏剧的艺术魅力……闻学堂散发出的传统文化浓香,吸引无数学子来此聚集体验。

东华:文化在行走中传承

将学习空间由教室拓展至校外,将学习内容由书本延伸到社会。每年暑期,东华大学都会组织各学院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出校园,奔赴全国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其中,对传统文化的探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已成为“行走的课堂”中深受师生关注的内容。

今年暑期“行走的课堂”大军中,有一支名为“小脚丫筑梦实践团”的队伍在江西抚州调研当地戏曲文化。这支队伍由人文学院传播系的大学生组成,六年多时间来,已经奔赴安徽、湖北、四川、内蒙古等全国7个省份和自治区,针对黄梅戏曲文化、八极拳武术文化、羌秀文化、阿拉善蒙古长调等展开调研实践活动,访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余人,采访居民1000余人,形成调研报告、创新项目、课题论文等成果30余万字。

学校还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开展“锦绣丝路”专项社会实践活动,以传统纺织服饰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主题,聚焦纺织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对丝绸、蜀锦、汉服、云锦等纺织服饰文化开展研究,挖掘优秀传统纺织服饰文化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

上外:这样讲好中国故事

近年来,上海外国语大学以“诠释世界 成就未来”为理念,以“多语种+”和“互联网 +”为抓手,积极构建外语院校传统文化育人新路径,紧密结合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建设多语种外文网站,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说给“老外”听。

2014年12月,上外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通涵盖21种语言版本的外文门户网站群。网站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改革开放、中外人文交流等三方面讲述中国故事。这其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既全面又接地气。如上外从2015年推出的“春节专题”,全面讲述春节这一中国最重要的古老传统节日的各种细节——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以时间为主线讲典故,说习俗。

同时,上外多语网还积极宣传中国文化习俗的传承和演变。2016年,上外多语种网站以空间为维度,推出了“东西南北中”新春系列,带领海外读者领略祖国大江南北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此外,上外教师还开设了全世界首个用西班牙语介绍中国传统节日及其文化内涵的视频课程《中国传统文化节日》。

说之外还有唱。在中国第一届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国际大赛上,来自上外的M elodyC2E学生团队获得特别作品转化奖。从2016年9月发布第一首英文版《遇见》开始,两年来,他们累计发表了70多首原创作品,微信公众号粉丝多达20多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