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的字典里,永远没有“危险”只有“好玩”,我国每年约有5000万儿童发生意外伤害,如何有效指导孩子规避风险、自我保护是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科普工作者们始终在思考的问题。“骨折了身边没有石膏和夹板怎么办?”、“家中有哪些地方容易发生意外?”、“小朋友在洗澡时溺水是什么原因”……2018年9月14日傍晚,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演了一场充满童真趣味的比赛,6位儿童作为医学科普舞台秀的小小主人公,聚焦儿童意外伤害预防与急救主题自编自导了一个个医学科普节目,向观众普及意外伤害预防知识的同时,也传递了自我保护的正向理念。这是儿科医院在全国科普日来临之际举办的首届儿童医学科普大赛,据儿科医院党委书记徐虹教授介绍,医学不一定是艰涩难懂的,儿科医院组织儿童学习医学科普,启发其自主设计科普作品,提供平台实践传播,成为一名医学科普小达人,让儿童从被保护者真正转变为保护自己的小主人 。
图说:苏瑜小朋友表演“八戒骨折记”
儿童自编自导医学科普节目,原来科普这么有趣
随着《预防疾病从洗手开始》即兴演讲的上演,科普大赛欢乐开场!从认识细菌到正确洗手一整套的细致讲解,职业范的演讲让我们印象深刻!高质量CPR、干性溺水、紧急制动、颅脑外伤……参赛小选手们对各种医学名词一一讲解,如数家珍;现场讲解更是精彩纷呈,内容聚焦儿童意外伤害预防与急救主题,包括溺水意外、骨折意外、居家意外、传染病预防等,有脑洞大开的历史故事新编《八戒骨折记》,童真满满的原创漫画《美人鱼和小王子故事新编》、才华无限的有声故事秀《布谷鸟医生历险记》、合作无间的家庭相声《简逗赢》等等,自制道具、特色服装让人应接不暇,现场高潮迭起,笑声掌声不断,台下观众纷纷表示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趣味比赛,原来科普还能这样玩!最终吴明炫同学获得一等奖。
原来动画片里演的飞行场景都是虚假的,盲目模仿会引起高空坠落;窗台附近应避免放置可攀爬的器物或家具(沙发、凳子、床、矮柜等);骨折后可以使用家中常见的木板、硬纸板、杂志、雨伞进行制动;在室内脸盆、水缸及浴池都有可能发生溺水;不少的意外发生在爸爸妈妈们看手机的时候……通过参赛小选手的精彩表演,整场演出向全场普及了意外伤害预防知识,传递了自我保护的正向理念!让每一位儿童和家长在欢笑中学习,在思考中收获。
赋权儿童,让儿童成为保护自己的小小主人公
在安全的问题上,孩子生性活泼,对周遭环境永远充满了探索欲望。可以说,在小朋友的字典里,永远没有“危险”只有“好玩”,所以,在安全和健康教育的问题上,如何有效指导孩子规避风险、自我保护成为儿童发展的重要议题。“在健康科普工作中,社工部广泛链接社会各方资源,创新引入赋权儿童、体验式参与等理论视角,希望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实践操作的方式输送科普理念与医学知识,提升孩子的健康素养,同时激发其自我保护意识,锻炼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小朋友们成为医学科普小达人,共同参与科普传播,最终实现‘自助者’到‘助人者’的转变。”社工部傅丽丽主任讲到了医务社工策划系列科普项目的理念与初衷。
本次参赛的6组选手是来自暑期医学科普体验营、实验西校医学科普社团的学员,经过多个月的课程学习后,他们从医生手中接过话筒,从初赛的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入围最终的科普大赛,希望与更多的小朋友分享意外伤害的预防与急救知识,和医护人员一起传播知识传播爱。
健康科普,生命关怀,儿科医院一直在路上
在我国,我国每年约有5000万儿童发生意外伤害,7.1万儿童死于伤害,是世界各国儿童最大的“杀手”。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作为国家卫计委唯一委属 “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动作为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注重预防为主和健康促进,践行医学科普工作二十年,不断探索儿科特色科普新形式新做法。
“医学不一定是艰涩难懂的,它也可以卖萌有趣、与时俱进!随着国家公民科学素养水平的快速增长,医学科普发展也要紧跟飞速增长的群众需求。医院通过搭建科普特色平台‘布谷鸟儿科医生工作室’,创新开展儿童意外伤害预防体验课堂,拍摄了49部贴近孩子成长的中英文科普短片,建成全国首个儿童医学体验馆,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反响热烈。儿童参与、寓教于乐的科普形式让医学知识更接地气、有意思、看得懂,在促进儿童健康和改善医患沟通的同时,可以吸引新生一代共同参与健康事业,为儿童创建安全的环境和友好的社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党委书记徐虹教授介绍道。
健康科普,生命关怀,儿科医院一直在路上。未来,儿科医院也将与教育系统、社会爱心力量紧密合作, 把科普知识、医学文化和有趣的医学职业体验内容送入社区、送进校园、送入场馆等,逐渐向全市推广, 从根源上降低儿童患病机率和风险,守护孩子健康、安全、快乐成长。(中国日报上海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