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启动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8-11 09:32:03
分享

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启动

2016年,首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成功落幕,引起世界范围内报道,让中国举办的音乐比赛首次出现在国际顶级赛事行列。2018810日,比赛组委会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即日起至91日举行第二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此外,当天还进行了1/4决赛出场顺序的抽签仪式。

评委遍邀大师精英,权威检验选手水准

本届评审委员会联合主席由指挥家、艾萨克·斯特恩之子大卫·斯特恩,以及出任多个国际顶级小提琴赛事评委的徐惟聆教授联合担纲。评审委员会成员总人数上从上届的13位增至15位,荟萃了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和行业精英,全面检验选手的技巧、诠释以及经验,以确保大赛的权威性。

评委成员除大卫·斯特恩及徐惟聆外,还包括世界著名小提琴家马克西姆·文格洛夫(Maxim Vengerov)、奥古斯丁·杜梅(Augustin Dumay);中国小提琴界领军人物俞丽拿、吕思清;上海四重奏创立者和第一小提琴李伟纲、艾默森四重奏创立者菲利普·塞策(Philip Setzer);前纽约爱乐乐团首席格伦·迪克特罗(Glenn Dicterow)、慕尼黑爱乐乐团小提琴首席斯雷滕·克里斯蒂奇(Sreten Krstic)。

还有享誉业界的教育家扎哈尔·布朗(Zakhar Bron)、多拉·施瓦茨贝尔格(Dora Schwarzberg)、丹尼尔·海菲兹(Daniel Heifetz);行业精英、古典经纪公司Askonas Holt创始人马丁·坎贝尔-怀特(Martin Campbell-White)和现任巴黎爱乐音乐厅演出部总监埃马纽埃尔·翁德雷(Emmanuel Hondre)。

知名音乐家助阵,提炼选手音乐素养

本届赛事从参赛曲目来看,不仅着重考核选手的个人技艺,也对选手在音乐精神领悟与诠释方面有着进一步的考量,希望他们从“独奏家”向“音乐家”迈进。

上届赛事备受关心的话题之一是曲目设置的难度,每位参赛选手在赛前都需准备长达4个小时左右的曲目量,这在国际同类赛事中实属罕见。

在曲目设置上,本届比赛减少了偏重演奏技巧的曲目,而从丰富曲目风格及演奏形式上增加了曲目。每位选手需要演奏四套作品,而在紧张激烈的四分之一决赛中将有近一半的选手被淘汰。半决赛特设了体裁多样的曲目,着重考量选手的综合音乐素养,并分成三大版块:弦乐四重奏环节,本届比赛将特邀上海四重奏中的三位艺术家蒋逸文(小提琴)、李宏刚(中提琴)、尼古拉斯·萨瓦拉斯(大提琴)与进入半决赛的选手合作;奏鸣曲与克莱斯勒作品环节,特邀著名青年钢琴演奏家陈震、薛颖佳、黄秋宁与选手合作;莫扎特协奏曲环节,选手必须演奏自行创作的华彩乐段,而不能使用任何传统的既有华彩;决赛中,除常规的古典小提琴协奏曲外,加入了赛事委约作曲家陈其钢所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悲喜同源》,并由堪萨斯市交响乐团音乐总监、艾萨克·斯特恩大师之子迈克尔·斯特恩指挥。

四分之一决赛出场顺序产生,名校选手全力征战

根据首届赛事的经验,第二届比赛进一步扩大宣传范围,在欧洲、美洲、亚洲各大顶级音乐学院全面铺开,也使得本届赛事收获了更多名校选手。至今年131日报名截止时,报名人数较上届呈现大幅增长。其中九成多报名者曾获各顶尖音乐赛事奖项,超半数选手就读或毕业于国际顶级音乐院校。因此,在比赛视频预选环节,就已出现差之毫厘、难解难分的激烈角逐。最终,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27位选手将参加四分之一决赛。

预选评委普遍认为,首届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以专业的赛制、权威的评委、公正的评选、规范的赛程、出色的选手和鲜明的特色,产生了广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为本届比赛选手素质高、赛事水准高奠定了扎实基础。

四分之一决赛将于811日至814日举行,共计11场;半决赛将于818日至824日举行,共计14场;决赛将于830日至91日举行,共计3场,比赛场地均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

除了正式比赛项目,本届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将继续进行“艾萨克·斯特恩奖——人文精神奖”候选人提名公开征集,该奖项面向全球范围内各行各业的人中用音乐诠释人文精神的人士。

从比赛开启职业大门,走上更大舞台

为了帮助选手从“独奏家”向“音乐家”迈进,踏上长远的职业音乐道路,比赛不仅为获奖者提供全球同级别小提琴比赛中奖金数额最高的大奖10万美金,更在赛后为他们推荐世界级经纪公司、唱片录制等一系列合作资源,促成获奖选手与国内外一流乐团合作,例如上海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广州交响乐团、墨尔本交响乐团、悉尼交响乐团等,让他们从此开启职业大门,走上更大的舞台。

从具体步骤来说,比赛过后组委会将邀请获奖选手先后返沪,为获奖者专门组织相应的线上及线下与观众、粉丝互动的活动;获奖者将以全新身份重新站在这个为他们带来机会的舞台,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演出音乐会。据悉,部分上届比赛获奖选手与赛事合作院团的演出合约排到了2018/19乐季

决赛演奏陈其钢新作,推动中国作品原创力量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作为首届比赛规定曲目,诞生了一项传统:让来自不同国家的年轻演奏家熟悉中国声音,传播中国文化之美。首届比赛获奖选手斯特凡·塔哈哈透露,比赛过后他仍会时不时地拿出不同版本的《梁祝》温习,试图更好地演奏这部作品,充分展现音乐中的情感。他说正是比赛让自己对这部中国作品着了迷。

本届赛事将继续巩固这一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环节,与赛事首席赞助中国太平洋保险共同设立最佳中国作品演绎奖——“太平洋之星”。著名作曲家陈其钢的力作、小提琴协奏曲《悲喜同源》成为决赛作品,它由上海交响乐团特别策划,与北京国际音乐节、墨尔本交响乐团、图卢兹国立管弦乐团和新泽西交响乐团联合委约。

据作曲家透露,这部饱含人生阅历的作品,意义深刻,融汇东西方文化,对选手的音乐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提出高强挑战。《悲喜同源》成为决赛作品将进一步借助比赛平台推动中国作品的原创力量,让中国文化传播产生新杠杆。

这也与比赛创立之初组委会主任余隆决定设立中国作品环节的理念相吻合——外国独奏家给外国观众演奏中国作品,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有力途径。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比赛方便观众收看

2016年,首届比赛开放售票观赛后仅半个月,售票量竟高达85%,令人喜出望外,而后特地增开的上百个座位也迅速脱销,决赛开赛前甚至一票难求。这说明观众已经远远不满足于比赛结果,而是当作精彩的音乐会买单。今年,为了继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响应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方针,更大限度地满足观众的观赛需求,比赛组委会将原为预约制的四分之一决赛面向所有观众开放售票,提供更加多样的选择。

在四分之一决赛以及半决赛期间,比赛将邀请上海交响乐团乐队演奏员、音乐界以及教育界专家亲临现场观赛并对每日赛况进行专业的点评。而决赛前夕,比赛将同上海交响乐团乐季音乐会一样,举办“有准备的听赛”导赏活动,通过对决赛选手参赛曲目的背景介绍、曲目讲解等深入浅出的方式,为有需要的观众观看决赛做好服务,让决赛不仅成为选手之间的激烈竞争,更成为观众心中有收获有看头的精彩音乐会,增进与观众的联系。

除了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的导赏之外,经典947频率共同策划了共四期电台节目,与上海及周边大众分享赛事。四期电台节目播出时间分别是赛前(82日)、四分之一决赛后(816日)、半决赛后(827日)、决赛后(94日),以服务性更强、普及性更多、传播性更广等为优势,传播赛事话题性,传递经典音乐魅力。上海广播电视台艺术人文频道也将在决赛环节进行全天候赛事转播,让音乐比赛成为足不出户就可欣赏的高品位节目。

此外,为了照顾到其他省市及海外乐迷,经组委会授权,除了可在比赛直播网站、爱奇艺视频网站收看全程赛事直播,也可通过比赛官方微博、脸书官方账号等社交平台同步观赏并了解赛事实时动态。对于以上亲民措施,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比赛组委会主任余隆表示,比赛就是要办出新内涵、新特色、新亮点、新水准,既为国际音乐舞台和音乐事业的发展,发现、培育和推出音乐新人,也为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聚集更多音乐人才,助力中国音乐界提升国际话语权。(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分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