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晚,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在上海大剧院举行金爵奖颁奖典礼。在金爵奖十大奖项揭晓之后,为期10天的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也随着6月25日获奖影片的展映徐徐落幕。
作为亚太地区最具规模、最有影响力的电影节之一,上海国际电影节已然成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一张“金名片”。扩大“朋友圈”、潜心“修内功”,从1993年走到今天,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影响力,正在逐渐走向深远。
吸引全球越来越多影片和电影人,促进相互了解
电影,是全世界观众跨越国界、了解彼此的途径。
“来自海内外的影人,无惧山高和水远,汇聚到文化大都市上海,以光影筑就一场全民盛宴。”电影节开幕现场,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党组书记,电影节组委会名誉主席慎海雄这样形容。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上海国际电影节已经成为专业权威的国际性电影交流平台。
戛纳电影节结束3周之后,戛纳电影节艺术总监蒂埃里·弗雷茂放弃休假,赶来上海国际电影节。他说,自己想传递这样的信息:戛纳电影节和上海国际电影节是好伙伴,双方会一起谋求更多合作的可能性,“因为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电影国家之一”。
“中国电影的稳步发展和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影响力扩大,正在引起国际电影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主任傅文霞感慨。
数据显示,今年电影节共征集到来自108个国家和地区的报名影片3447部,比去年的2528部报名影片增加了将近千部。摘得第七十一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奖的《小偷家族》,在戛纳电影节落幕一个月内、日本首映一周后,已经亮相本届电影节。《迦百农》《冷战》等戛纳佳作也同来上海,充分展现出世界电影的动态和各国文化的多元。
在中国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稳步迈进的今天,上海国际电影节正在形成独特的品牌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今年,电影节设置了首映盛典单元,吸引全球优秀电影作品借助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平台走向国际。本届电影节展映影片,47部为世界首映、24部国际首映、84部亚洲首映、118部为中国首映。
通过电影作品的展示和电影人之间的交流,电影节让全球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了解中国电影,并通过电影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越来越多的观众通过中国电影认识一个真实、全面、立体的中国。
从设立展映单元到成立电影节联盟,国际交流不断升级
60多年前,演员田华跟随《白毛女》剧组出访,当地一个小女孩送给她一瓶香水。一个甲子过去,这瓶香水从90岁高龄的田华手中传递给了中生代电影人吴京。这是发生在电影节“一带一路”电影之夜中的一幕。
这既是中国电影精神的传承,也记录着中国电影不断向外传播的历程。
自2015年起,上海国际电影节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开展“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从设立展映单元,到建立交流机制,签订合作备忘录,每届不断升级。本届电影节更是在开幕首日,汇聚近30个国家的电影节代表,共同宣布成立“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并发表联盟宣言。
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各项举措,同样获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影人的热烈响应。今年的电影节影片征集中,有4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1369部影片报名参赛参展,电影节从中遴选出154部“一带一路”影片列入各展映单元,在电影节期间与影迷见面。
上影节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开展“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活动,扩大“朋友圈”。“世界文化是多元的。我们希望电影节提供更多新鲜的视角,去了解不同的文化、历史和传统。”傅文霞说。
今年4月,上海国际电影节和上海电影发行放映行业协会在匈牙利米什科尔茨市举办中国电影周活动,放映3D戏曲电影《霸王别姬》和《追凶者也》等影片。此前,电影节同样把入围亚洲新人奖的影片《石头》带到米什科尔茨电影节放映。“上海国际电影节正在把中国文化、中国电影一步步带到欧洲。”米什科尔茨市副市长杰诺思·基斯感慨。
“如果我们将‘一带一路’中一些有实力、有前途、有潜力的电影联动起来,我相信会再次改变世界电影的整体格局。”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任仲伦认为。
全球电影人、电影作品在上海国际电影节这一舞台上交相辉映,正在助推上海国际电影节成为愈发重要的国际电影交流平台。今年5月,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成立电影节委员会,上海国际电影节成为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新成立的电影节委员会首批指定成员,进一步提升了在国际组织中的专业话语权。
扶持年轻影人,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输送人才和作品
6月22日晚,在电影节亚洲新人奖颁奖典礼现场,导演、编剧宁浩感慨,10多年前他的作品《绿草地》获得亚洲新人奖最受欢迎影片奖,让社会和业界认识了自己,促使他走向了更大的成功,“电影节对我有‘知遇之恩’”。
的确,无论是搭起中国电影与世界沟通的桥梁,还是努力扩大世界电影交流的“朋友圈”,电影节的所有努力,归根结底,为的都是“修内功”,促进中国电影未来的发展。
多年来,上海国际电影节对年轻影人的扶持不遗余力,推动新人新作走向成熟,构筑了阶梯式培育孵化体系,在办节实践中结出了“上海制造”的丰硕果实。一大批电影的新人新作,历经上海国际电影节各个环节的磨合,被刻上了“上海制造”的印记,正在或已在中国、亚洲甚至更大的范围释放能量。
“上海制造”历来有服务全国的传统,当年的上海产品、上海人才输送到全国,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如今上海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也在进行着电影作品、电影人才的生产、培育和输送。
值得关注的是,电影节的辐射力,正在突破单一产业,走向更加宽广的天地。本届电影节期间,2018年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互联网影视峰会同时举行,这是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在与普陀区连续多年合作举办手机电影节和互联网电影系列活动的基础上,聚焦网络影视内容,打造互联网+影视概念的一场盛会。
“上海发展网络视听产业共有四大优势:政策、环境、人才和版权保护。”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副局长王玮介绍,“正是由于政府的关注和扶持,近十几年上海诞生了一批视听网站,而现在视听内容也呈现出专业影视公司制作的趋势,品质越来越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对网络文化中一些新的交叉业态的扶持,比如直播和电竞游戏,政府层面都在统筹考虑。”
2018年,上海正式出台《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对依托影视产业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站在新起点,上海正要将这座城市打造成为中国影视面向世界的“上海主场”。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