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   滚动新闻

申城半年召回缺陷产品64.8万件 儿童玩具召回批次最多

作者:高睿 来源:东方网
2018-06-12 00:22:22
分享

原标题:申城半年召回缺陷产品64.8万件

东方网6月12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要打响“上海制造”品牌,产品质量无疑是关键。而今,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已经成为政府严把质量关口的“杀手锏”和倒逼产品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昨日,劳动报记者从上海市质监局获悉,目前,上海缺陷产品召回工作已进入新阶段,今年上半年,全市实施缺陷产品召回16个批次,涉及产品64.8万件,召回的产品数量是去年全年的11倍,而以往不同,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主动召回缺陷产品,消除安全隐患。

挥动“大棒”逼企业召回

近年来,上海市质监局把缺陷产品召回作为加强质量监管、促进质量提升的一项重要措施,聚焦消费品质量安全,在充分发挥召回的实质作用消除安全隐患的同时,也注重促进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的提升。

然而,结合工作实际,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坦言,之前企业面对此类缺陷产品的态度是消极、被动的,大多是政府抽检发现一批缺陷产品,企业才召回一批。

除了有关缺陷产品的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依据有待完善外,有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企业不愿主动召回的背后主要有“三笔账”。首先,便是“成本账”,召回缺陷产品批次多、数量大,成本着实不菲。因此,当违法成本小于召回成本时,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个别企业宁愿受罚,也不愿意召回产品。

其次,是“商誉账”,召回需要进行备案,并向社会公告,涉及面广。有些“要面子”的企业,担心主动召回,会影响自身商誉。“我们只是想召回产品完善一下,但召回公告一发出,好像就承认自己产品有问题,成了不合格不诚信企业,那么多同行还都盯着呢!”一位企业负责人表达了自己的“纠结”。

其三,就是一个“概率”问题。这是因为,部分企业由于技术水平有限,无法清晰界定产品是否存在缺陷,从而在召回上举棋不定,没有问题就召回反倒“浪费钱”,还是等监管部门发话。

市场经营者是逐利的,指望他们主动在法律要求的范围外“多跨一步”,并不现实,仍需靠法律法规的“大棒”来倒逼。如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缺陷消费品召回管理办法》,明确了启动召回的另一条路径:省级以上质检部门调查认为消费品存在缺陷的,应当书面通知生产者实施召回。而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拒绝或拖延召回缺陷商品的经营者,最高可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主动召回体现社会责任

有“大棒”的震慑还不够,必要的“胡萝卜”也要提供。“其实许多企业还是愿意主动召回的,但他们对召回制度,对什么是缺陷产品,存在一些偏见或误解。”上海市质监局业务受理中心副主任李燕介绍,近期,质监局开展了一系列专项行动,旨在帮助企业消除理解误区,树立正确认识召回的理念。

“缺陷产品并不等同于不合格产品,二者有交叉但不重合。而企业主动召回,其效果往往比政府督促责令的效果要好。”李燕向记者描述了这样一个案例:去年,有一家从事婴幼儿湿巾纸的企业,来电表达了主动召回的意愿,可电话那头的负责人由于多方面的顾虑始终是摇摆不定。

“其实他就是担心影响自己的品牌和生意。”李燕说,经过长时间的沟通,企业终于鼓起勇气,进行了有诚意的召回。结果除了个别投诉,绝大多数消费者都为企业的召回行为点赞,企业其余产品的声誉并未受损,销量不降反升。

“主动召回缺陷产品,其实能折射出,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李燕评价。而让她和她的同事们欣慰的是,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勇于承担责任,及时采取措施,开展召回行动,消除安全隐患。2018年,某文具公司生产的中性笔的笔帽上没有预留空气通道“救命孔”,易导致误吞咽者窒息,涉嫌存在缺陷。该企业在梳理存在缺陷问题的产品后,及时召回了十几万支缺陷笔。

儿童玩具召回批次最多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市质监局在全市实施缺陷产品召回16个批次,涉及产品64.8万件,召回的产品数量是去年全年的11倍,主要涉及儿童用品、电子电器、文教体育用品、日用纺织品等。

通过数据分析,质监局表示,儿童用品的召回批次、召回产品的数量远超于其他产品,质量缺陷问题较多。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由于儿童玩具是国内最早开始实施召回制度的领域之一,市场经营者的召回意识也在不断提升中。

市质监局副局长陈晓军表示,从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出发,缺陷产品召回的功能价值应进一步放大。下一步,质监局将继续加大对缺陷产品召回力度,建立产品召回与行政执法的衔接配合机制,并继续加强对缺陷产品召回的宣贯工作,引导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让更多企业敢于、愿意对缺陷产品进行主动召回。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