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   滚动新闻

第九批上海援疆干部人才改变喀什人生活

作者:何雅君 来源:解放网
2018-06-11 02:13:39
分享

第九批上海援疆干部人才改变喀什人生活

  叶城县卫星工厂的新手女工学习缝纫/晨报记者何雅君

长江之滨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和祖国西陲高原之上的新疆喀什,相隔万里。然而每隔三年,就会有一批上海援疆干部人才到达喀什,为改善当地民众的生活做出努力。今年夏天,第九批上海援疆干部人才在喀什的任务期过半,他们为喀什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呢?不久前,记者前往当地,采访了他们当中的代表。

三方三地同时会诊

健康资源最大共享

喀什二院是上海市对口援建的医院,也是喀什地区唯一的三甲医院。听闻二院的上海专家医术高超,今年年初,一位年轻妈妈抱着一名出生仅50天、双耳畸形的男婴赶来求助。

来自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倪玉苏医生接诊了这名男婴,发现他患有先天性猿耳,两耳边缘扁平,没有耳廓,属于轻度畸形。倪玉苏说:“一般遇到这种情况,会建议等孩子长大再做手术。然而,孩子成长中一旦遭到嘲笑,势必造成心理创伤。”

通过查找国际文献,医生们发现,出生后60天是治疗的最佳窗口期,可以采用保守治疗的方式,减少患儿痛苦。可是,使用辅助设备治疗的费用高昂,男婴家庭承受不起。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倪玉苏试着指导该院汉族医生李慧林、维吾尔族医生麦合巴·阿布来提,用麻醉导管管芯自制塑型矫正器,消毒后绑在男婴的双耳边,贴上胶布。一周后,男婴的双耳竟自动长出了耳廓。喀什二院仅向家属收取了几十元的材料费和治疗费。麦合巴医生感到很惊奇:“看来,医生的思维方式很重要,不能把问题想得太复杂了。”经过这次治疗,她掌握了这门矫正技术,今后她将重点从事耳部矫正治疗。

相比之下,泽普男孩小玉米的问题复杂得多。因为胸骨先天性缺陷,他的心脏一直在胸口薄薄的皮肤下跳动,任何磕碰都可能致命。父母尽可能将他保护在家中,同时四处求医。去年年初,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心外科的援疆医生冯亮在泽普县入户走访时,发现小玉米患的是极为罕见的心脏外置畸形先心病。冯亮联系了喀什二院的援疆医生、来自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张磊,合作商定了诊疗方案。

喀什二院是上海援疆的南疆新型医联体互联网远程医学中心。经其牵头,泽普县、喀什市、上海市三方三地同时在线进行了会诊,决定由张磊将男孩带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手术。会诊专家运用3D打印技术,为男孩定制了特殊材料的胸骨外壳,保护了他的心脏。泽普县的上海援疆干部们还为他送上了10088元爱心捐款。如今,男孩已经能和别的孩子一样玩耍、生活了。上海援疆医生、喀什二院院长崔勇说:“医疗卫生援疆的最大意义,就是让当地百姓最大程度地共享健康资源。”

贫困村旁建卫星工厂

对接村委会定点招人

要想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来源。上海援疆叶城分指挥部带领援疆干部联系企业,2017在叶城县20个深度贫困村建立了20个卫星工厂,向有意愿学本领的村民输送技能,提供就业岗位。卫星工厂离村子很近,村民们乐意利用闲暇时间,就近过来上班,边学技术边赚钱,也不耽误回家照顾农活。24岁的故再丽努尔·克热木拉是伯西热克乡十村村民,在叶城潇湘纺织有限公司开设的卫星工厂从事缝纫工作。据她说,她家步行到工厂只要5分钟。在这里干活,每月可获得1000多元,这在当地是比较可观的收入。只要有一个人上班,全家就脱贫了。

工厂负责人告诉记者,工人们刚来时都是“零基础”,厂里会花三个月时间对他们进行缝纫基础培训,并给予每月800元的培训补贴。等他们上手之后,就能制作半成品服装,获得计件工资。那些半成品服装则会被送到总厂,由技术更为熟练的当地工人加工为成品。考虑到厂里的年轻妈妈较多,每家卫星工厂还辟出了幼儿看护区域,请当地妇女担任保育老师,协助照看孩子。记者看到,故再丽努尔在缝纫机前工作时,她年幼的孩子就在保育老师带领下,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看动画片、听故事、做游戏。

上海援疆叶城分指挥部指挥长、叶城县委副书记胡广介绍,卫星工厂的工人原先以务农为生,经济困难,没有手艺,也没有机会外出工作。为此,上海援疆叶城分指挥部协调对接村委会,以家庭为单位,选择贫困户、返乡农民工、留守人员等参加卫星工厂的就业。企业将复杂的生产流程分解成相对简易的加工过程交给工人,自己也能从纯手工加工环节脱离出来,将更多精力花在产品的研发、精加工、深加工和市场拓展上。而在上海援疆资金的支持帮助下,叶城工业园区也成为新疆自治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在农产品加工、纺织服饰、电气制造等领域形成了一批行业龙头企业。

建起大棚带来瓜果丰收

引入电商打开瓜果销路

第九批上海援疆干部带给当地民众的,还有生活方式的转变。在巴楚县阿纳库勒乡果勒买里10村的电商服务点,24岁的村民艾买提·吐尔洪坐在电脑前,帮乡亲们网购火车票和生活用品。而在县城的电商服务中心,来自上海静安区芷江西路街道的援疆干部程畅正和青年农业科技服务队队长艾孜麦提一起打包农产品,准备通过电商渠道销往上海等地。

边远地区的乡村因何与电商结缘?这还得从上海援疆干部们的一次走访说起。程畅在巴楚担任县商经委副主任,他回忆说:“我们来到巴楚的一户农民家中,发现他们家真的很困难,家徒四壁。家里种的5亩留香瓜,是这家人全年主要的收入来源。可是因为种植方式传统,瓜的商品率很低,加上销售渠道不畅通,卖不了多少钱。”

要想提高瓜的产量,就得采用现代农业设施。在上海援疆的支持下,巴楚的瓜地里建起了100亩示范连栋种植大棚,采用现代化种植和管理模式,一年能产两季瓜,亩产量翻番。因为成天出没瓜地、指导农民,程畅也从一个白净斯文的公务员变成了皮肤黝黑的种瓜行家。

瓜地里丰收了,可是怎么才能帮助农民把瓜卖出去、卖出好价钱?电商平台成为上海援疆干部的选择。然而,巴楚县面积太大,物流难以覆盖。维吾尔族村民既没有电商概念,也因为语言不通,没法和电商沟通。援疆干部们牵头找了间100平米的教室,与电商机构合作,对一批认识汉字、具有高中或大学学历、会一点电脑的年轻人进行了电商入门培训,从中挑出10名佼佼者,成立了巴楚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又在乡镇和村里先后设立了76个电商服务点,派接受过培训的青年合伙人负责运营。村民可以通过这些点把包括留香瓜在内的农产品向外销售,也可以在驻点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通过电商平台购物、为手机充值,省去了奔波百里进城采买的辛苦。网购快递发到县城后,小物流车会把包裹送到乡镇和村里的站点,让村民就近领取。物流车返程时,还可以把村民要寄的快递带出去。

渐渐地,村民们习惯了通过电商平台收发物品。记者看到,电商服务站里挤满了收寄包裹的当地人。通过种植基地的品控提升、外地建立分仓以及与知名电商渠道的合作和持续的品牌营销,巴楚留香瓜的销路已经打开,成为上海援疆助力脱贫攻坚重点打造的特色农产品品牌之一。“今年,我们还将在上海再增设一个分仓,根据巴楚县各乡镇特色农产品种植品类,分季节开发更多的新疆特色农产品。通过上海援疆‘双线九进’助农销售活动平台,帮助更多农民把种出来的农产品卖出去、卖出好价钱,让他们增收脱贫。”程畅说。

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党委书记、总指挥,喀什地委副书记杨峥认为,从每个地区的发展进步和百姓生活变化中,都能看出援疆工作的成效。每一批援疆干部人才都是流水的兵,他们“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逐步完成长期的发展任务。上海的干部人才来到喀什,遇到的不仅是生活环境变化的挑战,还要完成从“一个岗位”到“一个领域”的转型。在上海,他们只需负责自己岗位上的工作环节。到了喀什,一个援疆干部可能既要当局长和农委主任,又要当办事员,锻炼了谋划全局的能力。杨峥说:“这里的工作更忙,工作量更大,工作环节更多。但我相信,我们这个经受了考验的群体,是值得信赖和期待的。因为这里有雪域高原,有大漠戈壁,从人生视野上给大家带来了更宽广的体验。”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