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   本网专稿

“乡村振兴人居环境协同创新联盟”在同济大学成立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6-04 14:03:52
分享

“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是时代赋予城乡规划学科的历史使命。”6月2日,由国内十余所高校、城乡规划设计与研究机构共同发起组建的“乡村振兴人居环境协同创新联盟”在同济大学宣告成立。

联盟将以高校为阵地,积极推进多学科联动、校际联动、学界与业界联动、高校与地方联动,共同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这一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建设成为人才培养、知识生产、实践创新的网络和智库平台。

联盟同日发布《乡村振兴人居环境协同创新倡议》,号召全国高校、城乡规划设计与研究机构共同携手、协同创新,为实现我国乡村振兴发展、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质量作出城乡规划学科应有的贡献。

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李楠在致辞中表示,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协同创新的理念,越来越成为共识。希望联盟各成员单位准确定位、共同探索长效运行机制、凝练重点领域,将联盟建设成为一个定位独特、特色鲜明,有战略、有战术、有战斗、有战果的联盟,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解决中国现实问题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在致辞中表示,提出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伟大战略部署。乡村振兴的实施是长期而系统的建设,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对于高校和科研院所来说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勇于承担起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历史责任,既是同济大学的光荣传统,也是同济大学的使命担当。在教育部的指导和上海市的支持下,来自产学研界的代表们齐聚同济大学,共同成立“乡村振兴人居环境协同创新联盟”,共同致力于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同济大学将全力支持这一联盟开展合作,也希望未来有更多来自各界的学者、专家、企业家加入到联盟中来,共同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力量。

该联盟的首批成员单位包括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院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等。

当天联盟发布的《乡村振兴人居环境协同创新倡议》提出,要面向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需求,共同探索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培养造就符合新时代“三农”工作的人才队伍;要扎根乡村振兴发展的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集乡村规划建设、人才培养与科研于一体的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发挥引领与服务地方“三农”发展和示范带动的作用;要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前沿领域和紧迫任务,深入田野调查,推动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转化,共同探索有中国特色的乡村发展和乡村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当天,还举行了“乡村振兴人居环境协同创新”研讨会,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程国强、武汉大学乡村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张尚武分别作了报告,从不同视角阐述了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呼吁要高度关注当前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出现的一些不良倾向。

程国强在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战略,需要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内涵,把握其基本原则、总体特征、总体要求和战略重点。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防止几种倾向:一是急功近利,既未与国家顶层设计密切结合,也未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二是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项目化”,有简单化、肤浅化、片面化倾向;三是采取“速战速决”“立竿见影”“碎片化”行动,出现以“运动战”替代“持久战”的苗头。

贺雪峰在报告中也表达了对当前一些地方出现的一窝蜂地搞“运动战”的担忧。他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分阶段,不能急于求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分为两个阶段,从现在开始到2035年,为第一阶段,目标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到2050,为第二阶段,目标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两个阶段的现代化战略目标不一样,实施乡村振兴的目标也要有所区分,我们所采取的乡村振兴的战术也应该分阶段进行。

张尚武在报告中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与城乡规划学科发展之间的关系。他说,“城乡规划”本质上是对城乡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公共干预,理解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规划”的社会建设意义,有助于城乡规划的本源和体系的重构、城乡规划学科的转型、城乡规划学科知识体系的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为此,他呼吁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要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研讨会上,各联盟成员单位代表介绍了各自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所开展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并就今后联盟的工作内容积极建言。

(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分享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