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   上海新闻

全市已组建40余家医联体 上海远郊“看病不出区”是怎样做到的

来源:解放日报
2018-04-25 08:34:05
分享

古稀之年的吴金木老伯家住金山区卫镇,老人去年突发胸痛,家庭医生朱海虹通过心电图检查发现有急性心梗症状,随即联系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龚辉,社区、医院启动“胸痛中心绿色通道”。不到半小时,吴老伯被转至金山医院,得到及时救治。吴老伯前来复诊,逢人便夸,“远郊居民不出远门,也能享受专业、规范的医疗服务水平,这是我们的福气!”

昨天,记者从“郊区医联体新气象”研讨会上获悉,由金山医院牵头的远郊医联体,让辖区居民问诊不再出远门。

心梗救治微信群将首诊留在基层

地处上海远郊的金山区服务半径大、辐射范围广,建设医联体将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到社区并不轻松。两年前,由区卫生计生委牵头,金山医院与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打造医联体。数据显示:2016年—2017年,三级医院下转社区患者89人、社区上转患者43人,联合查房393人次,专家会诊163人次,真正使居民享受到了双向转诊的便利。

由237人组成的微信群“金山心梗救治群”便是最好说明。据介绍,微信群由金山医院心血管科牵头,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积极参与;群内及时应答沟通、同质诊疗服务,确保居民在社区就能得到及时干预、转诊。建设医联体以来,去年一年,金山医院共收治100余例心梗患者,其中一半是由社区转诊而来。龚辉说:“首诊社区、双向转诊概念已在居民心中生根发芽。”

除却心梗胸痛,其他专病联合诊治也在社区普及开来。据悉,金山医院、金山卫镇卫生服务中心共建以神经康复和肿瘤临终关怀为主的联合病房;去年7月,医院又与张堰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康复为主的联合病房,未来,更多慢性病患者将从中获益。

“大国工匠”工作室入驻金山医院

远郊优质医疗资源匮乏,作为复旦大学附属医院,金山医院也是区内唯一一所三级综合性医院。以往,辖区内居民问诊疑难杂症,都要花上三四个小时“进城就诊”。金山医院院长沈辉介绍,金山医院是中山医院分院,为让居民少奔波、少往返,医院接通中山医院这根“天线”输入优质品牌,成为不错的选择。

今起,“大国工匠”、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周平红教授工作室入驻金山医院;此前,中山医院多位首席专家团队已入驻,其中肿瘤中心还聘请中山医院肿瘤介入专家王建华教授,同时签约6位专家,定期开展专家坐诊、查房指导、专科培训、手术操作指导等,引入先进肿瘤介入理念与服务,打造介入品牌。

技术与理念的对接到位,确保疑难杂症患者留在金山。金山区干巷镇新溪村一位患者腹部不适半年,被诊断为“左半结肠癌”。经普外科、肿瘤科、消化科会诊后,决定合作开展结肠支架置入术,帮助患者解除梗阻;10天后,患者肠道水肿缓解,普外科再开展“降结肠癌根治术”,术后恢复顺利。“多学科综合诊治的模式,在金山医院得到普及推广,疑难杂症不必直奔市区,留在金山,同样能获得优质诊疗。”金山医院党委书记陈刚说。

各级医院参与推动资源下沉

市卫生计生委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市已组建40余家医联体,本市所有三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参加了各种形式医联体建设。其中,参加医联体建设的二级医院达到83家,占二级医疗机构总数的79%,有效推动了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基层服务能力明显改善,整体医疗服务效能得到优化。

作为辐射性专科医联体,金山医院还是“复旦儿联体”的主要成员之一。儿科主任王建设说,曾经区内孩子生大病都要奔市区,现在情况大不同。目前,医院儿科可开展小儿胃镜、核磁共振检查,年例数在30至50例以上,极大地方便了金山区及周边的患儿,并逐步达到与儿科医院同质化水平。经持续3年多的不懈努力,儿科门急诊量达到20万人次/年以上,出院2200人次/年以上,大部分患者都选择留在金山诊治。

据了解,下阶段,金山医院还将持续打造平台,对接优质品牌,规范培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发挥区域诊疗中心“承上启下”功能,让金山居民的大病、小病留在区内就能解决。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