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   上海新闻

浦东:改革开放弄潮儿身姿更昂扬

来源:解放日报
2018-04-13 08:47:11
分享

浦东:改革开放弄潮儿身姿更昂扬

1990年成立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而今已享有“东方曼哈顿”的美誉。记者张驰 实习生 孟雨涵 摄

四月,人间最美的季节。

黄浦江畔,风和日暖,百花烂漫。在无边胜景中,浦东即将迎来开发开放28周年的纪念日。

28年披荆斩棘,28年筚路蓝缕,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征程中,浦东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使自己成为了一扇窗口、一张名片、一段传奇。如今,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阵列中,人们一定会在前排,继续看到浦东昂扬的身姿、坚实的步伐。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开放的路上,上海的探索、浦东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歇!

开放带来巨变

这是一个属于春天的故事。

今天的“中国之巅”在浦东陆家嘴——632米高的上海中心,云霞星辉仿佛触手可及。回首30年前陆家嘴“第一高度”,却是仅25米高的东昌消防队瞭望塔,门牌“浦东南路807号”,从这往东望,农田阡陌纵横;向西远眺,有国棉十厂、立新船厂等数十家老厂房,大片危棚简屋,与外滩形成鲜明对比。

28年前的上海人有一块“心病”:脚下这片由滚滚长江冲积成的沃土,矗立着中国最繁华的都市,扮演着中国经济发展领头羊的角色。但这份荣耀由西向东,在黄浦江畔戛然而止。滔滔黄浦江像一道天堑,将同一方沃土割裂成两个世界,也在上海人心中横亘起一道无形的屏障。一句“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道尽了黄浦两岸的繁华与落寞。

28年前的上海也是负担沉重:这座中国近代化起步最早、程度最高的城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逐渐显出“暮气”。人们都在问:上海怎么了?上海该何去何从?

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方针,向世界宣示了处于历史转折点上的中国将举什么样的旗、走什么样的路,也为上海指明了发展的方向。从此,一幕精彩瑰丽的开发开放大戏在上海、在浦东上演。

1995年9月,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日本富士银行上海分行在浦东成立;

1996年,美国花旗银行等9家外资银行,在浦东率先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

2005年6月,国务院批准浦东在全国率先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2013年9月,中国首个自贸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从浦东起航……

一项项“第一”,犹如一次次破冰,浦东开发将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逐渐打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渐趋完善的过程中,上海也终于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后卫,一跃成为前锋,成为先行者和排头兵。

斗转星移,曾经空旷的浦东海岸逐渐成了太平洋西岸最繁华的地方。去年,外高桥港和洋山港集装箱吞吐量超过3000万标箱,上海港成为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港;浦东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近500万吨,位居世界前列。如今的浦东,云集近5000家各类航运相关企业,涉及各个产业链环节,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功能区。

随着航运的快速发展,浦东地区为上海市迅速吸引了大批外资银行落户。1990年批准建立的中国第一个金融贸易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28年来,已经建立了20多个金融要素市场,初步形成了金融机构体系,成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组成部分,享有“东方曼哈顿”的美誉。

今日,站在上海中心鸟瞰浦东,对比28年前的黑白影像,人们不禁惊呼,这是多么神奇的画面啊!而这一切都来自于改革,来自于开放。

开放倒逼改革

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曾说,浦东开发可能是一个梦,一个不能实现的梦。然而从1990年的春天起,这个梦一步步变为现实。

因为,他没能料到,持续开放产生的巨大内生力,让一片平地“分娩”出了一方繁华。

去年年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履新一周便到浦东调研,对浦东提出了新要求:“浦东要勇当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标杆”,“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再出发,以更大的责任担当、更好的精神状态当好排头兵中的排头兵、先行者中的先行者”……

一席话让人压力重重,却也让更多人跃跃欲试。“目标高远,挑战巨大。自己懂不懂国际最高标准,会不会操作,有没有改革方案?我们必须反复问自己,反复找短板。开放倒逼改革,改革带来活力。这就是浦东的逻辑,也是浦东的常态。”

开发开放28年来,浦东经济总量从60亿元增长到9650亿元,增长160倍。但让浦东人最骄傲的,不是高楼大厦和亮丽数字,而是初步形成了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发展软环境,触碰了改革开放40年来许多难啃的硬骨头,推进境内外投资和贸易制度的创新。

浦东干部深知,中央对浦东的要求,不在于仅仅增加一些经济总量,而在于窗口意义、示范意义,在于敢闯敢试、先行先试,在于排头兵作用。

融资租赁,被称为继银行、证券、保险、信贷之后的第五大金融产品。要建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这是一片无人涉足却无法绕开的改革深水区。在相关国家部委的有力支持下,浦东自己设计改革路径,打通所有“关卡”,实现“零的突破”。到去年底,浦东融资租赁企业已聚集500多家,管理资产超过5000亿元,成为全国融资租赁业务最发达、相关企业最集聚的地区之一。

浦东还对标国际惯例,推进了两个“三合一”,把工商局、质监局和食药监局合并成新的市场监管局,把分散在知识产权部门的专利、新闻出版部门的版权和工商部门的商标三块合起来,成立了新的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管局成立后一改以往“多头管理”“九龙治水”的困境,实现了一体化监管、全程监管。

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浦东在全国率先尝试“土地实转、资金空转”的土地开发模式,一举激活沉睡的土地;率先探索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率先探索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率先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更接过艰巨的使命,代表中国率先进行自贸区试验,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正进入更大面积的试验操作层面——在中国改革史上,浦东书写下一个又一个“第一”。

在开放的路上,继续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对浦东而言,这就是最大的生命力。

将开放进行到底

面向太平洋,面向世界谋划开放,在地球仪边思考问题,始终是浦东的一贯做法。今天,在中国改革开放迎来40周年的当下,浦东的未来没有其他选择,只有代表国家,把开放的大门开得更大。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外高桥集聚了跨国公司营运中心221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73家,亚太运营商企业42家; 外高桥保税区全年进出口贸易量,从2010年的560亿元,到2017年9220.1亿元,7年翻了16.4倍,形成了国际贸易、加工制造、现代物流和仓储四大产业。在外高桥集团股份董事长刘宏看来,这份最新成绩单的功劳,重在功能创新。“3年3万家企业税收超百亿,可境外融资的FT账户、对外投资负面清单模式,包括金融服务的创新改革,这些全新理念在外高桥变为可能。”

如今,外高桥又在酝酿一场“无国界”贸易革命。今年1月,京东宣布将在外高桥投资建设首个“无界零售”线下体验店。外高桥的新贸易模式作为“无界零售”的前沿,将引入海外的新品牌、新业态,两者融合后,将把外高桥已有的贸易优势再度“激活”,形成全新的业态,使得新贸易领域变得更加“无国界”。

同样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上海自贸区国别(地区)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内,马其顿的水果和蔬菜、保加利亚的玫瑰,琳琅满目。展示交易中心将中东欧16国的绿色农业、食品业、精细矿产等引入中国市场。这些国家的悠久历史、独特文化及丰富的旅游资源,也可以让中国消费者共享。十九大闭幕后,中心又与阿塞拜疆签约,整体引入其11家酒庄进入中心展示。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希望这是一扇窗,中国消费者推开它,可以看见世界;而国外的中小企业推开这扇窗,则可以看见整个中国。”

与此同时,陆家嘴则正在向全球资产管理亚太新中心“进军”。今年2月28日,陆家嘴全球资管联合会成立,资产管理总规模超过30万亿美元,占全球资产管理总规模的40%。摩根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玲玲说,“未来5—10年,中国有望成为资产管理最大的市场。”

目前,浦东正在谋划,要为全球自贸区联盟的成立提供“浦东方案”,也在思考,如何为中国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排名的提升,发挥“浦东力量”。

时代的潮流浩浩荡荡,滚滚向前,上海要做的,浦东能做的,就是听从国家的召唤,融入时代的大潮,继续争当改革开放的弄潮儿。(记者王志彦 杜晨薇 舒抒 黄尖尖)

原标题:浦东:改革开放弄潮儿身姿更昂扬

为全球自贸区联盟成立提供“浦东方案”,为中国在世行营商环境排名提升发挥“浦东力量”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