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三联热气球风筝领飞,500多只纸鸢惊艳申城天空 新江湾城“风筝节”12年不断出新
东方网4月2日消息:昨天早上,500多只风筝飞过新江湾城上空,成为一道靓丽风景。从传统的纸风筝和塑料风筝,到巨型的长龙风筝和热气球风筝,新江湾城“风筝节”12年来不断推陈出新,将这一带着儿时记忆的传统手艺融入到现代城市生活中。
三联热气球风筝成空中背景
昨天7时许,上海城投基地的蒋申夏便早早来到今年风筝节主会场——同济大学一附中。作为“风筝制作与放飞”优秀后继人才之一,他的任务是把今年风筝节的第一只风筝放飞天空。
一根绳子上串联着三只立体的动物,圆鼓鼓的水母、奔腾的骏马和一只圆头圆脑的小狗,风筝体型足有三倍的足球场球门那么大。“这不是热气球么!”人们惊诧于这只风筝似乎与印象中的不太一样,原来这是一只热气球风筝。
“热气球风筝是近年来风筝协会的创新,其原理和普通热气球一样,通过气流穿透球体内部实现飞行,只不过热气球靠的是热力,风筝靠的是风力。”蒋申夏说,这样一只巨大的风筝,需要三个人同时放飞。一个人在前面牵引,两个人在后面拉,就像拔河一样,屏息等待一阵风。风来了,气流从热气球中穿过,“大水母”渐渐鼓了起来。逆风起飞,风大时,紧走十几米,领头的水母风筝便腾空而起,其他两只也跟着升上高空。这只三联热气球风筝一直在上空飘扬,成为风筝节的背景。
海派风筝最考验操纵技巧
每年风筝节,都有明星节目,今年的明星应数风筝协会6位老师傅表演的“风筝飞行方队”。6个人站成一个方阵,每人手里控制一只小风筝。逆风前进、迎风急转、跳跃翻腾……6只风筝组成的“飞行方队”在高空中整齐划一地完成一系列高难度动作,引起现场一阵阵惊呼。
“海派风筝的最大特色是运动风筝,而运动风筝最考验操纵技巧。”上海市风筝协会会长、风筝传承人陆诚祥说,风筝放飞后,完全靠手上两根线来控制方向,像这样的风筝方阵表演需要放飞者有很强的控制能力。只见陆诚祥手中的线时放时收,风筝就在空中来回翻滚、穿越,跳起“空中芭蕾”。“当风筝腾空后,要掌握好手中线绳的牵引力度,根据风筝盘空的平衡、高低、倾斜等状况及时调整线绳的收放。”陆诚祥称,在放飞过程中,还要密切注意风力、风向变化,靠眼、手、脑紧密配合。
江湾成为风筝的放飞基地
上海是我国风筝主要的传承地区,早在明正德(1505年)年间,当时新江湾地区所在的殷行镇,每年都会举行龙华庙戏,人们会售卖和放飞风筝。500多年来,江湾地区凭借开阔的土地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一个天然的风筝放飞基地。
2003年,新江湾城风筝队成立,陆诚祥作为传承人代表,带领着50多位有风筝绝活的手艺人,在传统风筝制作工艺上融入“海派文化”,自创“祥龙”“盘鹰”“夜光”等海派特色的品牌风筝。
今年杨浦启动“风筝制作与放飞”市级非遗项目申报工作,通过杨浦“睦邻家园”建设,推动风筝文化进社区、进校区、进园区、进商区、进营区,传承新江湾城海派风筝文化,挖掘与培养了一批批后继人才。
上海复旦科技园小学四年级学生周思颖,年纪不大,却已是“风筝制作与放飞”优秀后继人才。作为风筝制作与放飞教学基地,复旦科技园小学每星期都有一堂风筝制作与放飞课程,周思颖从不缺席。一把小刀将竹篾从中间劈开,用棉线固定骨架,绕几圈打一个活结,在陆诚祥的指导下,小周现在已能亲手扎一副结构对称、符合力学的风筝。
为了让普通市民体验传统风筝制作手艺,风筝节还开设分会场普及风筝知识,市民可亲手绘制风筝面,在老师傅的指导下尝试制扎风筝。一张纸,几根竹篾,一卷线,承载着儿时一个个飞翔梦,为了这个梦,陆诚祥做了40多年的风筝,他希望将来有更多年轻人参与,把这项民间手艺传承下去。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