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   本网专稿

上纽大走进南大仙林 师生畅谈博物馆与文遗保护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3-26 13:31:08
分享

上纽大走进南大仙林 师生畅谈博物馆与文遗保护

3月23日下午,上海纽约大学“城市系列”讲座走进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上海纽约大学Leska Lee教授和陈无畏教授,以“博物馆、科技与文化遗产”为题,为南京大学师生和公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专题讲座。此次讲座由上海纽约大学和南京大学外语部联合举办。

Leska Lee(李可心)现任上海纽约大学全球中国学助理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博物馆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在题为“中国的博物馆行业:田野调查故事”的讲座中,Leska Lee教授从政策和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国内博物馆行业近年来不断升温的“建设热”和“展览热”现象,以及国家在建设博物馆商业链条方面的投资。

Leska Lee教授表示:“中国急剧扩张的新博物馆背后蕴藏着巨大的金融投资,为了服务这个行业,一个新的供应链已经形成,包括创作多媒体展品的程序员,城市规划博物馆的建筑模型制作人员,以及专门制作博物馆展品复制品的工匠等。”Leska Lee教授也分享了她走访中国各地博物馆的田野调查经历。她认为,公众在公共空间看到的文化展览和文化本身并不一样,“文化展览总是受到商业运作、审美理念和经济举措等因素的影响”。

讲座下半场,陈无畏教授带领听众的目光转向了另一个热点话题——数字文化遗产保护。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与文明留下了众多异彩纷呈的文化遗产,然而当前的文保政策和民众认知还有很大缺失。

陈无畏教授目前执教于上海纽约大学互动媒体艺术专业,长期致力于数位成像、设计与人体美学方面的研究。在题为“数字技术‘遇见’文化遗产”的讲座中,陈无畏教授分享了他在重庆大足石刻数位档案项目研究过程中的点滴细节,包括实地拍摄、资料调查、数字测绘技术(GIS)、数字雕塑技术及3D点云图制作等。

陈无畏教授表示,重庆大足石刻的修复工作极具挑战性,无论是在工程规模还是难度上,修复工作都需要耗费非常长的时间。“现代科技运用于数字遗产修复工作,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和精力。”

当天,陈无畏教授也探讨了数字文化遗产与历史文物的内在联系,包括数字文物如何融入智慧城市建设,如何与课堂教育相结合等。陈无畏教授认为,数字文物只可能无限接近文物,但永远不可能取代文物本身。“在校园内推广数字文物档案,可以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文物并产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通过对文物的保护和修复,让文物中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更长远地流传下去,是数字修复最重要的意义。”

短短两小时的讲座,两位教授深入浅出,与现场观众畅谈博物馆和数字文化遗产。上海纽约大学“城市系列”讲座也将陆续走进其他城市。

(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分享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