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   本网专稿

沪气象部门:上海正探索基于气象风险预警的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模式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3-22 13:33:42
分享

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上海气象部门负责人3月22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正在探索和实践基于气象风险预警的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模式。

上海经济密集、人口密集、各类生产要素集聚,气象灾害种类多、影响时段长、次生衍生影响严重,气象服务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依赖度与日俱增。在超大型城市,重大气象灾害可能衍生出自然灾害、安全事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连锁反应,如2018年1月4日,美国东北部30年罕见的暴风雪登陆纽约,风卷雪花呼啸飞舞,大雪封城。学校停课、企业放假、航班取消、电力瘫痪、交通事故高发。因此,传统的天气预报满足不了政府、行业的更高要求和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预警信号已超越单纯的气象要素标准,需要与用户应对能力相结合。

气象部门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上海气象部门建立了以高分辨率数值模式为基础,与用户的承载力及决策过程相结合的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体系,这也是落实《上海市气象灾害防御办法》(2017年1月2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51号公布)第二十一条(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市和区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水务、交通、环保等部门针对气象因素可能引发的城市积涝、道路拥堵、航班延误、空气污染、健康损害等,组织开展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引导社会科学防御。

据介绍,气象风险预警是一种新型交互式预报服务,它是在气象灾害来临前,提前预估对城市各个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并通过部门联动,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达到减灾的目的。包括天气要素预报、影响预报、风险预警和联动响应四个核心环节。气象风险预警应用先进的集合预报和概率预报技术,同时充分考虑受灾体的脆弱性、用户暴露度,通过风险普查、大数据挖掘和分析等方式建立影响数据库。上海气象部门之前已联合民政、社区等相关部门在杨浦区试点开展了城市内涝风险预警服务,与暴雨预警相比,暴雨内涝风险预警服务更贴近用户需求,而未达到预警标准时的跟踪服务也受到用户欢迎。暴雨内涝风险预警在城市精细化治理中能够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服务空间更加精细,原本只能面向中心城区整体发布的预警,可精细到具体的某个区域;二是服务的内容由对天气的预警转变为对影响和风险的预警;三是服务的广度,由预警拓展到本区域不会有积水风险的提示,让应急管理部门做到心中有数。

2017年起,上海气象部门在杨浦区暴雨内涝风险预警试点基础上,联合徐汇区政府共同开展基于气象的城市运行管理新模式探索,打造风险预警服务升级版。

对接徐汇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需求,以暴雨内涝、低温寒潮、高温热浪等灾害影响为切入点并逐渐扩展,将气象大数据与交通、网格、热线等城市综合治理大数据共融互通,集成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智能网格预报技术和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技术,将风险预警嵌入城市徐汇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平台,将气象风险预警与网格标准化响应行动的融合对接为徐汇区城市运行管理提供支撑。

上海气象部门尽心尽力服务国产大飞机

上海气象部门负责人还介绍,近年来,上海气象部门积极主动服务于“中国制造”强国战略,开展航空气象和试飞保障技术攻关,为国产大飞机试飞和适航取证保驾护航。

试飞是飞机的主制造商能力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在国际上试飞都属于风险系数高、技术难度大、保障需求高的一项工作,对气象条件有着极为严格甚至苛刻的规定与限制。试飞要经历高温、高寒、大侧风与自然结冰等极端气象条件的考验。想要取得这些与天气相关的试飞试验成功,必须有高水平的气象保障,既要找到适合的试飞地点并准确捕捉试飞窗口期,同时又要保障整个试飞过程的安全。

据介绍,上海气象部门近年来面向国产大飞机研制试飞对气象提出的全新需求,与中国商飞试飞中心联合成立了试飞气象工程研究中心,积极以需求为牵引,研发试飞气象保障核心技术,着力发展试飞气象影响预报,提高气象服务保障的针对性和科技含量。

2016年,上海气象部门联合中国气象局人影中心等单位在安徽安庆首次成功开展了飞机结冰综合观测试验,对过冷水、结冰等云物理参数进行高空采样,成功收集到大量试验数据和实测资料,为找到我国飞机自然结冰试飞试验的适合区域和季节奠定了基础。

2017年4月,上海气象部门联合商飞以及锡林郭勒盟气象台开展ARJ21-700国产支线飞机地面大侧风试验的试飞气象保障,精确“捕获”五次大风过程,确保了试验成功,成功将ARJ21发动机、APU地面正侧风值提升至30节目标,超过了原有预期目标。

2017年5月,上海气象部门与商飞公司试飞中心联合组成的试飞气象保障团队,联合江苏、浙江气象部门开展天气加密观测,确保了在不利天气条件下准确捕捉到2小时的“试飞窗口期”,成功保障国产大飞机c919安全执行首飞任务。

(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分享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