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   上海新闻

创造世界奇迹 上海振华电焊工人的长成

作者:李轶捷 来源:东方网
2018-03-12 03:17:33
分享

原标题:一个电焊工人的长成

据《劳动报》报道,从一名面对海外项目有些忐忑的小电焊工成长为创造世界奇迹的中国工人,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电焊工、技师魏钧自言自己也没想到。按照他的说法,最先接触电焊,纯粹是为了学门技艺得以糊口,没想到,这条路一走,就走到了世界上。

初入振华忐忑不安

2007年,魏钧刚加入振华重工,这是一个非常广阔的舞台,经常承接一些海外重大项目。但当时的魏钧技术还局限于小型的电厂电焊,没接触过大项目,更没接触过海外项目。魏钧一进厂,振华重工就承接了美国海湾大桥的焊接任务。

美方要求焊接必须持有美国焊接协会颁发的AWS焊工证书,这是一个通过率很低的测试,首批的通过率只有10%。魏钧利用下班时间加紧练习,终于一次过关。

每天出工前,魏钧总是习惯性地鼓励自己不能“怂”,不能给振华丢脸,不能给中国人丢脸。就这样,他和同事在37、38度的大热天里、在不足1平方米的箱体内和100-200摄氏度的热浪“做斗争”。

项目检验通过的时候,魏钧感觉整个人从一个包裹很久的紧张躯壳里解脱出来。现在回想当时的忐忑,说白了就是“本领恐慌”,对自己的技术没自信。

初访荷兰震撼不已

习书记说,克服“本领恐慌”的办法只有学习,不断学习。那些年,魏钧下班后就会琢磨海外工程的一些细节上的标准,然后自己操练。

2012年,魏钧被选派去荷兰出差,这是他第一次出国。让他震撼的是,码头专设了一条振华员工VIP通道,出入无阻,所有对接的荷兰人都说中文,一种被敬重的骄傲油然而生。

那一次出国经历让魏钧看到中国技术和产品在世界上的地位。震撼、自豪替代了过去的不自信和本领恐慌。

去荷兰的当年,公司承建的荷兰28000吨浮吊臂架的任务,由于业主改变探伤标准,造成4个臂架的主要焊缝全部返修,返修该项目必须持有劳氏6GR焊接证书,持有此证书全公司不到10人,魏钧是其中的一个。

这件事让魏钧思考焊接标准的问题:“我们的产品已经畅销海外,为什么每一次任务都要参照海外的标准?这说明我们自己有技术自信还不够,还要让世界看到我们有自信。”

初入海底焊接无比骄傲

去年3月,魏钧和团队负责的港珠澳大桥海底沉管隧道最后接头的焊接任务,给了中国展示“资本”的机会。这是一个“世纪工程”,国际上没有先例可以参考和借鉴。

时间紧任务重,而且作业环境十分恶劣。到了现场,魏钧发现现实情况比想象得还要复杂。

困境是摆在眼前的,狭窄的空间要挤下一百多人同时作业,闷热的环境让你走一圈就全身湿透。还有浑浊的空气,戴着防护口罩,半小时不换,口罩就不通气了。所有人都有或多或少缺氧,焊1个小时停下来休息20分钟,大家轮着上。

光有苦干还不行,还要巧干。在进行沉管顶部焊接的时候,因为拼接的板材又宽又大,重达300斤至900斤不等,仰焊的操作人员把它托举上去都是难题。好在工程接头项目部想出了精妙的解决方案,采用铰链链接方式。

“其实那时候,大家心里都有个共识,觉得能参与到国家的世纪工程中是很自豪的一件事,虽然危险、辛苦,心里都想着要铆足劲儿好好干!”魏钧感慨。

港珠澳大桥焊接任务的圆满完成给魏钧带来了很多荣誉,但他最看重的是这次工程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产业工人的智慧和技术,这是中国工人能力资本最直接的亮相。

初担重任压力动力并存

如今,以魏钧命名设立的“魏钧制造技术创新工作室”已经通过审核,并且组织起了一支精干的技术攻关团队。同时,魏钧还被技术学院聘请为兼职授课教师,得以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员。

魏钧与7位青年焊工签订了导师带徒协议,其中5位已申报技师等级……魏钧说,做这些并不是为了荣誉,而是想证明一件事:“我们所完成的世纪工程说明我们拥有超越美国的焊接技术,但是目前,承接海外工程,还要通过美国的测试,这并不利于我们制造业的发展。要实现制造业的中国梦,光靠我一人肯定无法实现,但若是无数产业工人都朝着同一目标飞奔,未来可期。”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