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   上海新闻

161项民生事务三月起“全市通办”

作者:彭薇 来源:解放日报
2018-02-28 08:50:52
分享

“全市通办”

政府部门通过优化业务办理流程,打破居民群众办事过程中存在的户籍地或居住地限制,通过建立全市统一的信息交互平台,让居民群众在全市任何一个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均能申请办理事项,从而减少奔波,实现“就近办事”。居民群众可登录“中国上海”门户网站,查询可“全市通办”的具体事项,网站也提供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办事预约服务

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将真正实现365天为民服务不间断,即居民在周末和国家法定节假日也能办理事务,同时工作日中午时段,各中心也将提供服务

昨天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透露:今年3月起,上海全市各街镇(乡)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将全面实施“全市通办”,包括敬老卡申领和发放、生育保险待遇申领、居住证挂失等161项事务。

今年7月起,市公安部门管辖的“居住证办理”和“来沪人员信息登记”两大类11个事项,也将纳入“全市通办”范围。由此,居民群众办理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就业促进、计划生育、住房保障、社保卡办理等事项,可选择本市任意一家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就近办理。

回应群众“就近办事”期盼

上海地域广、人口多,尤其是“人户分离”情况比较突出,在全市500多万“人户分离”人口中,跨区“人户分离”的将近一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居民群众通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中,大部分需要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镇提出申请。由于“人户分离”等情况,不少居民在办事过程中不得不往返奔波、费时费力。

“群众‘就近办事’的期盼必须回应。”副市长彭沉雷介绍,为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在市政府统筹下,有关职能部门主动跨前、紧密协作,积极推动更多事项纳入“全市通办”范围。

目前,全市共建有220个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67个分中心,每年的受理服务量都超过1000万人次。推行“全市通办”,是上海推出的又一项便民利民具有创新意义的举措,职能部门跨前一步,把麻烦留给自己,将方便送给居民群众。

实现365天为民服务

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介绍,实现“全市通办”事项的办理标准是完全统一的,但分“直接受理”和“收受分离”两种模式,其中“直接受理”事项135个,“收受分离”事项26个。对于前来申办事项的居民群众而言,不会感觉到明显差别,因为申请人在本市任何一个受理中心提交办事申请并备齐相关材料后,无论是被“直接受理”了,还是被“收受分离”了,它们只是内部流程的差异,居民群众都能办妥事项。

过去,基于城乡差异和居民结构不同,本市不同地区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服务时间有所差异。比如,郊区的受理中心可能比中心城区的受理中心早些接待,早些结束服务。为了更好地开展“全市通办”,此次对全市所有受理中心的工作时间进行统一。具体服务时间是:周一至周五,上午8:30至下午4:30;双休日和国定节假日,上午8:30至11:30,下午由各受理中心自行安排。

此外,实施“全市通办”后,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将真正实现365天为民服务不间断,即居民在周末和国家法定节假日也能办理事务,同时工作日中午时段,各中心也将提供服务。

将来有望“全网通办”

发布会透露,今年7月,上海将有172个政务事项可以“全市通办”,然而,本市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可办理的政务事项总计有174个,仍有2个事项不能“全市通办”。

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朱勤皓表示,目前本市廉租住房申请、共有产权保障住房申请等两个政务事项,暂不具备纳入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全市通办”的条件。主要原因是,申请廉租住房和共有产权保障住房时需要提供的材料相对较多,涉及户籍、住房、经济状况、婚姻等方面,且还需社区公示。而且有些材料,申请家庭无法直接提供,如相当多的住房困难家庭准确的实际面积需要上门实地丈量。

他介绍,本市共有产权保障住房申办,目前采取按批次集中组织供应的工作模式。在房源筹措方面,中心城区房源由市级统筹,郊区由区级自筹。为保证居民选到合适的房源,每个区的供应项目不止一个,有的区甚至要达到4到5个。而房源建设进度又不一样,为加快房源供应,各区的受理时间和周期只能由各区自行确定,并向社会公布,时间和周期并不相同。这也是“全市通办”一时无法进行的原因。

此外,各区廉租住房的租金补贴,根据区域市场租金水平确定,各区并不一致。因此,这两个事项暂不纳入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全市通办”。

据介绍,在全面实现“全市通办”的基础上,根据全市统一部署,上海还将继续努力推动“网上办事”。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推进政府为民服务进一步走入群众,让居民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记者 彭薇)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