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第一家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上海泰和污水处理厂已悄然开建。其污水处理构筑物都设在地下,既能节约用地,和环境相容,还能释放上部空间,落成一座开放式公园绿地,从而诞生沪上首座花园式污水厂。
污水有“澡堂”层层清洗
上海市政总院研究院副院长谭学军告诉记者,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日益发展,污水产生量与日俱增,污水处理厂建设用地的需求也在急剧增加。《2016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上海城市污水处理厂每天处理污水量达815.1万吨,而新增土地非常困难。为此,市政总院研发与环境相容的污水处理技术,包括除臭、降噪、节地内容的全套设计技术,支撑新型的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建设,达到既能节约用地,还能释放上部空间的效果。
在建的泰和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通过采用节地课题提出的竖向强化技术、深度除臭技术和源头噪声控制技术,保证了建成的污水处理构筑物均在地下,上部空间得以释放并建成开放式公园绿地。
“如此一来,使得污水处理厂的单位吨水用地面积减少,相比国家相关规定的标准单位用地面积能降低40%左右,还极大地改善周围环境,臭气浓度和厂界噪声均达到最高排放标准。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对治理水污染,同时提高环境相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谭学军表示。
这座新建的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有进水区、污水生化处理区和污泥处理区,就好比污水的“澡堂”,通过市政管网汇集到此的污水在这里接受层层洗礼。首先污水被泵提升到粗细格栅,再靠重力流依次流入沉砂池和初沉池,去除污水中所含的石块、砂石和脂肪、油脂等;接着进入生化反应池,污水中的污染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降解和转化为污泥;再流入二沉池进行污泥、污水的分离;最后进行深度处理去除残留的营养物,以及通过加氯、紫外辐射或臭氧技术对污水进行消毒。如此一来,污水就又重新成为了“净水”,排入江河湖海。
污泥可制造出有机肥
不过,污水干干净净走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效应。一方面,设施占据了大片土地,进一步加剧用地紧张;另一方面,污水处理引发的环境问题会降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臭气、噪声、污泥等使周边群众苦不堪言。
针对臭气污染等问题,市政总院主持的“十二五”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节地型城镇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提出了污水处理厂节地设计技术、深度除臭技术和源头噪声控制技术,可用于泰和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这些技术不仅解决污水处理厂用地受限问题,促进污水处理厂节约用地,做到污水处理厂与周边环境的相容性,缓解厂群矛盾,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此外,污水处理过程会伴随产生污泥,而且污泥产量随着污水处理厂的扩建和处理量的提高而不断增加。污泥的主要特性是含水率高、有机物含量高、容易腐化发臭,若不加以妥善处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我国大部分的污水处理厂污泥经简单机械脱水后进行填埋处置,出路受到限制。
为解决污泥出路问题,市政总院联合多家单位历时四年进行“十二五”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项目——“重点流域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优化应用研究”,攻克了厌氧消化、好氧堆肥、深度脱水以及干化焚烧等污泥处理关键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瓶颈问题,从污泥中提取沼气能源,利用污泥制造有机肥,并大大减少了污泥的体积,为实现我国污泥处理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奠定了基础。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