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以疾病为中心加快科研验证临床实验
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医生们每天清晨交接班的工作语言是英语,因为参加交接班的医生中有近十位是来自欧洲、美洲和中东地区的青年医生。作为世界神经外科联盟(WFNS)全球培训中心之一,这里每年都会收到来自不同国家青年医生的培训申请。华山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副主任毛颖教授日前又收到了亚太神经外科联盟(AASNS)主席的来信,希望华山医院能为亚太地区培训高层次神经外科医疗人才。
投身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在全球激烈竞争的脑科学研究领域占得先机、赢得优势,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正布局脑疾病研究。毛颖教授说:“新建的华山医院西院将建成国家脑疾病研究中心,打通科研、临床治疗、医疗器械和药物研发之间的围墙,破解脑疾病尤其是大脑认知疾病的奥秘,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前沿探索转化为临床成果,造福病人
论综合实力,华山医院临床神经科学在全国业内首屈一指。“我们神经临床学科医疗水平提升得益于打破了科研和临床之间的隔阂。因为随着科研进展,临床疾病的治疗越来越需要科研的视野。而基础研究,尤其是脑科学基础研究成果的重要出口之一,必然是疾病的临床治疗。”毛颖告诉记者。
一切科研进展,最终受益的都是病人。
刚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华山医院脑外科“外科术式改变脑血流临床与基础创新”项目,就使得原先死亡率50%以上的脑动脉瘤在全球首次通过手术方式得以根治,并且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脑功能。据华山医院脑外科陈亮教授介绍,过去,脑动脉瘤患者只能听天由命。
华山医院牵头全国40多家医院和科研机构前后历经两个五年计划,形成了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的全国手术标准,使得这一手术的死亡率降到4%。而恶性程度极高的脑胶质瘤的治疗,由于与基础研究相结合,已从过去凭经验切除,发展成如今能在最大程度保留脑功能的前提下,精准切除,肿瘤全切率大幅上升。不久前,第二版脑胶质瘤手术指南也由华山医院牵头完成制订。
这类成果,都得益于顶尖科研与临床技术最大程度的结合。医院通过双聘方式聘请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医学研究院、生命科学学院和脑科学研究院的科学家参与临床课题研究,而让医院临床的青年医生进入这些重点实验室参与研究,拓宽他们的科研视野。
困扰医学界多年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在医院和基础学科的联手中也已显现成果。目前,针对阿尔兹海默症相关的靶点,在华山医院已有多个临床药物进入试用。不久前,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鲁伯勋教授与华山医院神经内科王坚教授进行合作,寻找到了亨廷顿舞蹈病的致病基因,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
探索新机制体制,推进国家脑疾病医学中心建设
过去,不管是临床还是科研,神经医学的高地似乎总在发达国家。“但是现在,我们更多的是和发达国家的医学专家或者科学家共同就诊,甚至还要为其他国家提供医学支持。”毛颖告诉记者。
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成立了国际联合实验室,与美国约翰·韦恩癌症中心神经实验室、新西兰神经科学国立研究院、匈牙利国立神经科学研究院联合挂牌。手术进行时,常常有这些联合实验室的科学家和医生通过互联网远程观摩或者会诊。
在脑深部手术和脑功能保护、脑功能实时定位、干细胞移植与示踪、颅内外脑血流重建与血流监护、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与功能恢复等领域,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与国外一流医院及研究机构合作,取得的相关成果已经在国内外医疗机构推广。
新建的华山医院西院虽然要到明年才正式营业,但是目前已在申报上海脑疾病中心,并将目标指向国家脑疾病医学中心。
毛颖介绍,华山医院西院建有独立的研究中心,预留了十个首席科学家工作室。另外,还有一个临床试验中心,最新医疗器械和药物都可在此以最高效率实现转化。“未来的医院必定是以疾病为中心,整合科学家、医生、医疗器械研发机构、药物研发机构,一旦发现对某些疾病有效的靶点,可以在有关部门监管下,快速进行科研验证和临床实验。”
为了最大限度激发医生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华山医院西院将进行一些体制机制的探索,希望能够为科学家提供更宽松的环境从事自己感兴趣的科研,包括医生的“多点执业”和科学家的“多点科研”。据悉,首期将由民间基金会运行5000万元的捐赠,用于资助科学家的研究,免除经费申请的烦恼。毛颖称,这些项目以及科学家的考核标准中没有论文指标、没有经济效益考核,只有一个指标,那就是“五年后,你的工作是否起到了推动医疗行业发展的作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