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十七届颁奖典礼在上海财经大学举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11-16 14:38:15
分享

11月16日上午,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十七届颁奖典礼在上海财经大学举行。中共上海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董云虎,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理事长李剑阁,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丛树海、副校长蒋传海及部分师生,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发起人的亲属,本届获奖作品的作者,基金会的理事,评奖委员会委员,获奖作品推荐单位等出席颁奖大会。颁奖典礼由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田国强主持。

获奖作品聚焦中国经济问题

本届获奖作品包括著作三部,论文三篇。具体为《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和转型:国际视角的思考与建议》、《中国收入差距变动分析——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研究IV》、《货币数量、利率调控与政策转型》等三部著作;《人口控制政策会提升人力资本投资吗?——双胞胎、出生体重和中国“一孩”政策》、《中国经济减速的生产率解释》、《产业政策和竞争》等三篇论文。

获奖作品所关注和求解的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和转型、经济增长速度、中国收入差距、中国人口政策、金融政策以及产业政策等都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

如,白重恩、张琼著《中国经济减速的生产率解释》一文探讨了中国2008年以来经济增长减速的原因和未来走势,运用1978年以来的分省数据考察了生产率波动的机制,对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进行了识别和分解,模拟了2008年以来大规模投资在“稳增长”中的作用,认为过度依赖投资的增长,不利于生产率提高和居民消费增长,这些对理解经济发展新常态有重要启示意义。

伍戈、李斌著《货币数量、利率调控与政策转型》一书以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货币政策所面临的“量”“价”矛盾为逻辑主线,探讨了新时期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传导效果、转型约束、现实策略及其与开放经济的关联等理论与实践问题,并且把这些分析置于过度投资和产能过剩等复杂的现实背景下,构建一个较好的分析和理解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的理论思路。

林重庚、迈克尔•斯宾塞等著《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和转型:国际视角的思考与建议》一书从国际大视野出发,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可能遇到的重要问题,诸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产阶层成长、人口结构和劳动力市场、城市化和住房政策、区域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角色等,提出了富有远见的政策建议。

中国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被称为中国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于1983年由于光远、薛暮桥、姚依林、宋平等学界、政界名人共同发起设立,旨在纪念经济学家孙冶方对社会主义经济科学的重大贡献,鼓励在中国经济研究探索中的创新精神,以不断推动中国经济科学持续发展,是中国经济学领域的最高荣誉。该奖由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组织评选,每两年评选一届,其获奖成果基本反映了中国经济科学发展前沿的最新成果,代表了中国经济学研究各领域的最高水平。34年来,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累计评奖17届,共评出获奖著作55部,获奖论文175篇。其中,多位获奖的经济学家已在中央和国家重要领导岗位工作。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已进入新时代,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应远不止于实践层面,还要做出理论层面的贡献,重视中国经济实践的理论提炼升华。从第十四届开始,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突破了仅在国内权威出版物上遴选作品的惯例,开始关注在国际权威出版物上着重以中国经济为研究对象的著作和论文,也包括外文的和外籍人士写成的。此举扩展了参选作品的遴选范围,增强了评奖的国际性,也扩大了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的国际影响,推动了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以及经济学发展的现代化、规范化、国际化。本届获奖作品就包含两篇原载于国际知名经济学期刊的论文。

(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分享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