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6日,第二届中国创新挑战赛(上海)首批技术需求在奉贤区会议中心向全球发布。科技部火炬中心成果推广处马思敏高工、市科委刘勤副巡视员、奉贤区顾佾副区长等领导和参赛企业代表、高校科研院所技术转移中心与服务机构代表、各区科技主管部门负责人等100余人出席会议。该赛事活动由科技部作为指导单位,科技部火炬中心、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奉贤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奉贤区科学技术委员会、114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承办。
中国创新挑战赛是针对企业技术创新需求,通过“揭榜比拼”方式,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解决方案的创新众包服务活动。2017年9月国务院发布《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提出“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加强技术供需对接”;上海市分别于4月、6月发布《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2017-2020))》,从不同角度强调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需求、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在此背景下,该赛事活动将有助于激发本地企业创新需求、引导企业开放式创新,有助于梳理本区域产业关键共性问题,有助于培育一批专业化科技服务机构;集众智、汇众力,优化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各创新要素的资源配置,促进科技成果供需间的有序对接,激活上海科创新动力。
近期,奉贤区正在着力打造上海先进制造业重要承载区、上海大健康产业核心承载区和中小企业科创活力区,以及化妆品产业之都、时尚之都、设计之都、品牌之都“三区四都”目标。2017年市科委与奉贤区科委联动,打造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区, 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推动产学研结合,增强区域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我们将举办地放在奉贤,即希望进一步能够充分发挥区域资源禀赋,激发奉贤中小企业创新活力,让来自全球的挑战者因创新而与奉贤结缘,在这片创新创业的沃土上绽放光彩。
上海首次作为中国创新挑战赛的承办单位,必将国家赛事基本要求与上海科技成果转化特色相结合,进一步体现创新牵引、全球对接、精准服务、常态跟踪等特点。
创新牵引-首批征集的73项技术需求聚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新材料和环保节能领域,凸现了未来技术趋势走势。例如,人工智能、AI、大数据等应用类技术需求占比超过1/3,体现了以智能为中心,通过数字化实现万物互联的未来创新格局。先进制造领域技术需求20余项,体现基于信息时代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包括科研工具日益数字化、智能化,创新模式向异地化、协同化,用户参与创新过程,研发手段虚拟化、网络化等特点。
全球对接-上海区域企业技术需求公告的中英文版本将通过中国创新挑战赛官网、上海科技等各类科技平台,以及海内外渠道公开发布,通过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四大国际枢纽站,利用美中合作发展委员会、英国国际贸易部、英中贸易协会等政府及政府支持机构;麻省理工、耶鲁、剑桥、牛津、帝国理工、多伦多大学、南洋理工等高等学院及科研机构、以及海外知名创业服务机构、创业社区、创投平台等社区平台,广泛征集“金点子”技术解决方案,探索建立技术对接的跨国高速通道。
精准服务-市科委利用挑战赛平台,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引导114产学研协同平台、迈科技、飞天众智、科创邦、技术邻、湾谷知识产权等一批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与企业“逐个配对”,帮助企业清晰描述、深度挖掘技术需求,寻找合适的科研团队,提供企业创新能力诊断、知识产权管理等高价值服务。奉贤区利用此次大赛契机,发动各镇、开发区,对全区9500家实体企业的创新需求进行“排摸”,并针对300余家企业诉求开展精准服务。12月底的现场赛将分别针对技术需求方、挑战者、技术服务机构三类群体,主要设立“企业创新需求TOP10”、“最佳解决方案奖”、“最佳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奖”,并优先对接各类科技创新政策。
常态跟踪-科技成果转化一般具有周期长、风险高、评估难等特点,因此技术交易过程是一个相对漫长和复杂的过程,往往需要3个月甚至一年、两年的时间反复沟通、磨合、技术方案改进优化。因此市科委将基于挑战赛上企业提出的技术需求,利用本市在建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企业创新需求的常态跟踪机制,主动做到技术需求100%反馈、持续跟踪与服务,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服务新模式,“产学研中金”协同联动新机制。(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