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下午,来自全国各地的30几位儿科专家聚集上海,召开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科临床指南制作与评价专家委员会启动会,共同为中国儿科临床指南制定和评价工作贡献力量。
现阶段,中国临床指南的制定与国际指南制作水平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面临指南制定的观念有待更新、缺乏指南制作方法学指导机构和组织、缺乏中国的高质量原始研究证据、中国医生对循证医学实践的理解和认识还有待加深等诸多问题。国际上也十分缺乏儿科领域的临床指南。
国家卫计委《“十三五”国家医学中心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规划》中指出:国家医学中心协助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疑难危重症的诊疗规划,编制疾病诊疗指南、技术规范和有关标准。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卫计委相关精神,履行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的责任,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于2017年4月成立了“儿科临床指南制作与评价中心”。
儿科临床指南制作与评价中心目前已制作了多部高质量临床指南,包括《中国0~5岁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循证治疗指南》和《中国版0至5岁儿童不明原因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指南》。《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循证治疗指南》的发布和推广,极大地扭转了国内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特殊神经保护剂的滥用等,《中国版0至5岁儿童不明原因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指南》的发布和推广,极大地改变了既往儿童退热药物应用单纯以降体温为目的,更重要的是提高发热患儿舒适度。据儿科医院院长黄国英介绍,儿科临床指南制作与评价中心目前还在进行另外四个指南的制定,目前已制作以及今后计划制作的指南在国际上仍是空白。这些高质量的指南已经为中国临床指南的制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
鉴于良好的临床指南制作工作基础,2017年7月国家卫计委标准处委托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制定“国家儿科临床指南评价标准”,为后续建立的国家卫计委指南数据库筛选儿科临床指南。
鉴于临床指南制作和评价的工作权威性、专业性、涉及学科领域广泛,经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三家主体单位商议,决定组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科临床指南制作和评价专家委员会”,以推进中国儿科临床指南制定向着规范化和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据悉,中国儿科临床指南制定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为黄国英院长,副主任委员为倪鑫院长和江忠仪院长,儿科指南制作评价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则由全国各地的儿科学相关知名专家组成。
未来这些专家将在如下六个方面发挥作用:宣传、倡导和践行规范化制定临床指南;审议中国儿科临床指南制定工作委员会成员医院提议制作临床指南选题;具体指导和监督中国儿科临床指南制定工作委员会通过的临床指南选题的制作;利用专家学术影响力推广临床指南的解读和应用;组织培训指南制作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参与和促进临床指南制定的国内和国际化交流。
黄国英院长坦言:“作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为中国儿科临床指南制定和评价工作贡献力量是我们的担当和责任。今后儿科临床指南制作与评价中心也将继续努力,争取每年有临床指南产出,三年后每年至少产出五个临床指南,三年后召开一定规模的指南制作国际性研讨会,力争尽快与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作机构等建立学习和学术交流的途径和渠道。
(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