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揭秘上海抓拍非机动车违法电子警察工作流程:系统筛选相似度90%以上图片再人工识别
电子警察用的主要技术是“图像比对”技术,这是一项已经相对成熟的技术。而且“电子警察”是警察执法手段的一种延伸和辅助,最后还是由民警来固定证据确定违法行为。
上海公安交警部门昨天透露,试点利用“电子警察”设备抓拍非机动车逆向行驶,首套设备安装在中山北路近金沙江路段,从8月底投入试运行至今,已抓拍30余起此类交通违法行为。
数量庞大的非机动车逆向行驶违法行为一直为市民诟病,而仅靠民警现场执法力量捉衿见肘。不少市民对于交警部门使用电子警察管理这一“量大面广”的违法行为叫好的同时,也担心这一设备的功能是否真的如此强大。
为此记者走访了相关部门和业内人士,揭秘这一电子警察的工作流程和“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态势。
现场直击电子警察执法:截取三张图片,筛选相似度90%以上图片人工识别
这一电子警察究竟是怎么工作的?
9月2日上午7时47分许,这一“电子警察”拍下一段视频:一名身穿黑色上衣的男子,驾驶一辆电动自行车,紧靠非机动车道左侧,自南向北骑行;与之相对的,另两位骑自行车的市民则靠着道路右侧,由南向北骑行。
这时,这一与预设的正常交通流量相反的举动触发了路口抓拍非机动车逆行的“电子警察”,“电子警察”自动从视频中截取出三张图片,记录下了黑衣男子从进入“电子警察”拍摄范围到驶出画面的过程,并截取了一张男子的清晰正脸图。
据交警总队科技处副科长吴晨炜介绍,该“电子警察”设备工作的原理与之前行人闯红灯设备相同,一旦监测到有非机动车逆向行驶,便会对逆向行驶行为进行完整摄录,对非机动车驾驶人进行连续抓拍,保留其中三张作为证据。
而这一张面部图片则成为锁定违法者的关键。吴晨炜展示了这一组比对成功的违法行为人照片:由“电子警察”摄录的违法视频中的人脸截图被放大,后台系统据此图像经数据库搜索,自动比对出多条个人信息,然后按相似度从高到低排序。
据介绍,后台民警会对相似度在90%以上的信息进行人工核实,最终由人工来确定违法当事人身份,属地交警支队将通知相关当事人接受调查处理。
两天后,这名周姓男子接到属地交警支队民警的电话,告知其因骑行电动自行车逆向行驶被“电子警察”抓拍,“请你到交通支队事故审理科,接受审理、处罚”。
“刚接到电话还以为是诈骗,从来没有听说过电子警察抓拍电动自行车的,后来一核对信息,果然是交警打来。”违法人周某在接受处理时对交警表示,今后他会吸取教训,遵守交通规则。
业内人士揭秘:“带头盔墨镜口罩也能识别”还不算最前沿技术
据公安交警部门介绍,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已相对成熟,因此这样的人脸识别技术很“靠谱”,一般情况下驾驶人戴头盔、墨镜或口罩等干扰,也不影响图像与后台数据库比对。当然,“电子警察”应用的人脸识别技术也并非“无所不能”,“如果违法人包裹太严实,把整个脸都捂住了,这样可能将无法识别比对。”
在最近上海举办的全国网络安全周上,“人脸识别”引起众多与会嘉宾和市民的关注。这一技术究竟有多强大?应用于城市管理又能起到怎样的效果?记者走访了部分专业人士。
问:现在“人脸识别”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答:这几天大家热议的苹果手机“刷脸解锁”,以及支付系统的“扫脸付款”,是现在“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相对前沿的阶段,这些互联网公司用的是“生物识别”技术——通过记录人体“虹膜”等关键生物信息,转换成数据模型,一一比对确认身份。
相对来说,按照公安部门公开的信息来看,现阶段“电子警察”使用的人脸识别技术,跟支付宝等互联网公司“人脸识别解锁”,其应用场景不同,对获取图片的精度、后台数据建模等要求也全然不同。
问:电子警察的“人脸识别”技术需要使用最顶级的技术吗?
答:“生物识别”的录入图像要保证光线、角度等因素,对图像的精度要求也很高。采集到的生物信息经过数据化处理后,还要建立多种数据模型,比如10年后的脸部骨骼结构、变胖变瘦后的面部结构等虚拟模型等,确保对应唯一的用户身份信息。
但“电子警察”设立在公共场所,受到天气、光线等影响,很难达到这一标准,事实上也不需要达到这一标准。只要拍到相对清晰的人脸图像,就能通过公安后台的数据比对,得出一组相似度较高的照片,最后再经过人工核查环节,固定违法证据,确认违法当事人。
严格来说,电子警察用的主要技术是“图像比对”技术,这是一项已经相对成熟的技术。而且“电子警察”是警察执法手段的一种延伸和辅助,最后还是由民警来固定证据确定违法行为。
问:大数据时代,需要识别、确定一个个体,都需要海量的信息库。这一信息库从哪里来?
答:利用人脸识别比对技术,最终都绕不开后台数据库的问题,任何一个数据库的建立和完善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海量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组成一个有机的数据存储和处理模型,而大数据的应用还要整合不同的数据平台,这也是我们一直呼吁和希望的。
其实数据信息的来源并不神秘,比如公民的身份证信息,就是最基础的数据信息来源之一。此外,诸如实名购买车票机票、出入境登记信息、登机视频信息采集等,都可以成为大数据的基础资源。
业内有一个观点,个人数据不仅和你有关,而且和公共有关。它不是一个单纯个人可以支配、控制的问题。现在国际社会对于个人数据认知比较准确或者正确的方向,个人数据不仅仅关系到你个人的利益,而且也关系到公共利益。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