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繁华的上海市中心,我们的脚下还有上千个防空洞……
黄浦区保屯路221号上的一扇小门,看上去与普通路边小店门面没什么区别,推门进去却别有洞天:沿着台阶走下去10多级,是一间700多平方米的宽敞健身房,各种先进的健身设备一应俱全。这间健身房是由一间废弃多年的防空洞改造而来,如今已成为周边居民常来的公益健身场所。
保屯路上,防空洞改造的市民健身房。蔡维帅摄
防空洞是民防工程的重要载体,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建造了大量防空洞;但由于当时建造标准很低,不少防空洞现已失去防空功能,加上年代久远,很多防空洞还存在严重渗漏、积水现象,存在引发上部建筑坍塌的安全隐患。去年开始,上海多个城区集中整治这些失去防空功能的防空洞,实施个性化修缮,在消除安全隐患的基础上,探索开放有条件的防空洞作为公益性服务场所。
老旧防空洞70多万平方米
防空洞,似乎蛮久远的一个词语。其实,离我们并不远,如今上海的新建建筑都有配备民防工程的要求。“新建的防空洞,要求配备防护门、通风设备、防护设施等,有一定防护标准。”
上海的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建造的老旧防空洞,主要分布在黄浦、静安、徐汇等中心城区。这些防空洞面积比较小。目前,静安区此类防空洞有近400个,黄浦区近600个,两区此类防空洞总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据估计,全市有此类防空洞70多万平方米。
这些防空洞在特殊历史时期起到了一定作用,上世纪80年代后期有不少防空洞被利用。“主要是作为地下室居住使用。”静安区民防办负责人记得,当时火车站附近有很多防空洞改造的旅馆,租住价格非常便宜。后来,由于消防隐患较大,这些旅馆被关停,防空洞被废弃。
早期的防空洞。黄浦区提供
黄浦区民防办工程管理科科长王世瑞的手机相册里,存有大量那个年代民防工程开挖的坑道。“这些地下空间的宽度和高度从1.2米到2米不等,顶部呈圆拱形。你看照片,不少防空洞都是砖木结构,土方挖出以后,用当时厂矿自制的砖块堆砌建造而成。”因为当初建造时物资匮乏,砖块密度不大,摸上去“砖头很酥”,甚至在同一个洞内,砖块的颜色和大小都不会相同。
这些防空洞,当时挖起来也是“随时随地”。黄浦老城厢,人口密集,防空洞也密集。目前发现的很多防空洞,就是当时居民在自家房子下面挖出来,面积最小的只有4平方米。有的防空洞后来被接入居民卫生排水设施,存在大量废气与有毒气体。
早期防空洞挖起来随时随地,砖头颜色大小都会不一样。黄浦区提供
居民家床底下藏有防空洞
去年以来,黄浦、静安等区摸底调查了公用民防工程,逐个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在分类建档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隐患等级,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
对于大量因常年封闭造成霉味、积水以及存在结构不稳定等问题的老旧公用民防工程,在清淤、通风、排水、清理后,采取“回填”的办法消除安全隐患。王世瑞说,在征询了多位权威专家意见后,黄浦区探索出采用泡沫水泥回填防空洞的工艺。泡沫够轻便、水泥够坚固,确保不会影响周边地基。
家住黄浦聚奎新村121号底楼的一户居民,过去因地下防空洞积水严重、蚊虫孳生,长期不敢开窗。最近整治后,臭味没了、蚊虫少了,她开心得连夸这些为民实事做得到位。
黄浦半淞园路街道,保屯路上,一处变成居民建身房的防空洞。蔡维帅摄
对于加固修缮后的公用民防工程,静安、黄浦都会进行至少半年以上的连续监测。“一方面,通过泥浆比对数据,监测地基稳定程度;另一方面通过气味探测仪,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公用民防工程内出现的废气情况,保障居民生活环境不受影响。”
不过,在排查中,施工人员发现,最大的问题还是记载防空洞位置与情况档案底卡缺失,“不少防空洞洞口根本不知道隐藏在哪里”。
黄浦区丽园路曾有一户居民,家中地面长期潮湿、容易渗水,报修后,物业排查过多次,但都没找到原因。黄浦区民防办怀疑这里有防空洞,当地老居民也回忆说附近好像有过一处防空洞。民防办调阅了大量资料,也没有发现防空洞的具体位置。后来,民防办委托专门机构监测,发现一个上世纪70年代初建造的防空洞竟藏在这户居民的床底下。施工单位打开一看,整个防空洞因为多年封闭,积满了黑臭的地下水。
“原先很多防空洞上面是企业厂房,但企业改制后,房屋易主,新建建筑就可能覆盖了洞口,时隔几十年后再找洞口非常难。”王世瑞说,除了翻查档案这个传统的寻查方式,黄浦区民防办还求助于社区的老居民,但收效甚微。
为了精准定位地下民防工程,黄浦试点引进CT物探技术。经过扫描“透视”,他们发现各种奇葩洞口。比如,在北京西路附近,有的防空洞洞口深藏在居民天井的花坛底下,有的分布在沿街店面的墙角处,非常“神秘”。
防空洞变身为居民活动室
对于一部分结构保存完好、通道畅通的防空洞,上海近年探索对其加固修缮后开放作为公益性服务场所。比如,黄浦区小东门街道的两处民防工程,分别被用于平安警务站点和居委会管理用房。
静安区芷江西路393弄苏家巷小区内有处500多平方米的防空洞最近在装修。这个小区有30多年历史,防空洞建于上世纪70年代初,位于两幢居民楼底部,废弃多年,内部污水横流,过去楼上居民时常能闻到异味。3年前,静安区民防办对这处防空洞进行了环境整治,发现这处防空洞是混凝土结构,比较结实,加固清理后可以继续使用。苏家巷小区原来只有20平方米的地面居民活动室,有居民在活动室内跳舞、唱歌等声音大些,就要惊扰到其他居民。于是,区民防办将这里交给居委会,变身居民活动室。
苏家巷小区一处防空洞变身居民活动室。静安区提供
如今,由防空洞改造的新活动室辟出了兵乓房、围棋馆、舞蹈房、多功能厅等多个社区居民活动区,可以辐射周边600多户居民。每天来参加活动的居民络绎不绝,声音大些也不会影响到其他居民。不少阿姨爷叔还发现,防空洞内冬暖夏凉,没事的时候也愿意来这里歇歇。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王永进说,为了减少地下活动室潮气,他们用硅藻泥作为墙砖,最近正在改造排风设施,改造完成后防潮效果会更好。
“防空洞也是有历史故事的。”王世瑞说,防空洞产生于特殊历史时期,反映了当时的人文背景,所以,对结构较好的防空洞,力争不破坏原始结构、修旧如旧,再现当时的历史风貌,重新利用。
黄浦区董二小学有处防空洞建于上世纪70年代初,是当时一支“土技术队”在原有建筑下挖出来的。后来,学校一度将防空洞作为仓库使用。今年,黄浦区加固与修缮了这处防空洞,保留原来用于隔离防护的水泥拉丝墙、围绕在墙壁上的手工敲打出的白铁皮管道,将交换空气的风机恢复功能使用。如今,这里成了学校的科普教育点。
黄浦区,斜土路上一处防空洞改造的酒窖,别有一番风情。蔡维帅摄
近年,还有部分防空洞被作为商业场所使用,修旧如旧后同样透出了历史的韵味。黄浦区的卢湾中学有处地下防空洞,洞口就开在斜土路上,由于保护状况好、建设标准相对高,去年通过国有第三方租赁给一家市场化企业作为酒窖使用,依照防空洞的走向,内部经过精心装饰,倒是别有一番风情,也更好地保留了这处防空洞。
“一洞一策”消除安全隐患
据不完全统计,南京东路沿线两公里多,竟有40多个防空洞。
黄浦区通过历史资料查询,以“不动结构、安全利用”为原则,对每一个历史保护建筑地下工程进行安全评估,制定了“一洞一策”治理方案,通过加固修缮等消除安全隐患,尽最大可能保留保护好历史文脉,同时通过改造提升其使用品质。
位于汉口路上的沐恩堂,1929年建造时主楼下部就建有300多平方米的半地下室。上世纪60年代,被人下挖,成了防空洞。由于一直渗水,上世纪80年代,这处地下室被废弃。上世纪90年代,沐恩堂管理方对地下室进行了加固,采用钢板支撑防空洞。
这次整修中,黄浦区发现这处地下室内有多处渗水点,但因为是历史保护建筑,无法通过结构性改造来堵漏修复。在与沐恩堂管理方协商后,黄浦采取了“渗漏点引流”的方式,将渗漏水统一引入集水井后,安装定时泵抽水。由于多年来沐恩堂的空调机房位于地下室,施工人员又更新了地下室内的电器线路,保证其安全使用。
贵州路101号的处理同样“麻烦”。这里是黄浦区商职业余学校所在地,上海正式开埠时是老闸捕房,存在着上海最早的地下空间。1985年,老闸捕房旧址被公布为黄浦区文物保护单位。区民防办发现地下建筑的出入口在黄浦区商职业余学校的操场上。通过此出入口继续监测发现,该地下空间有500多平方米,而且空间内污水、有毒有害气体都存在,有一定安全隐患。施工人员进入地下空间后发现,其主要是砖结构,里面水漫金山,废气弥漫,对周边大楼、居民来说可谓“定时炸弹”。经过与专业人员的详细商讨后,区民防办决定先抽掉地下空间内的废水和废气,并利用泡沫水泥回填的方式扫除隐患。
今年,黄浦区还完成了老城厢地区府谷街菜场、浙江路黄隆泰茶叶店等4处历史老建筑地下工程的改造修缮。在规划中,明年将重点推进历史老建筑集中的外滩、淮海中路、瑞金这3个街道的防空洞整修。王世瑞说:“此前,上海对废弃的民防工程没有处置标准,我们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在整修了上百个防空洞后,黄浦区与上海技术质量监督局下属的技术标准化研究室今年会出台《处置废弃民防工程的建设标准》,届时我们将严格执行这个标准对更多历史老建筑下的防空洞进行整修。”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