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澜沧江—湄公河青年创新创业训练营开营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08-01 14:29:14
分享

近日,首届澜沧江-湄公河青年创新创业训练营在青海开营。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西明,中国翻译协会会长、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前局长周明伟,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委书记吴德军,青海大学党委书记俞红贤,青海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胡维忠,广西财经学院校长夏飞,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中国秘书处一秘潘雪松,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主任钟勇,青海省教育厅副厅长杨发玉,青海大学副校长曲江尚玛,复旦大学校长助理陈志敏,广西财经学院副校长潘慧,广西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秘书长赵克,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对外联络处处长许德锋,青海省杂多县党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泽云,上海华王集团董事长陈庐一,上海朵云轩集团副总经理朱逸青,柬埔寨王国教育、青年与体育部副司长秋·管特曼等大赛指导单位、主办单位与协办单位代表出席开营仪式。应邀参会的还有来自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的高校代表。开营仪式前,周明伟和钟勇先后作主旨演讲。

训练营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治理与发展青年创新设计大赛(YICMG)基础上举办,邀请历届决赛的优秀项目团队参加,流域六国8所高校的35名青年齐聚中国青海。训练营通过汇报公益实践或创业孵化进展跟踪项目进度,并由与创新创业项目有关的学科专家、行业企业家组成的专业团队对六国大学生团队提供个性化的创新教育和创业孵化服务,继续推进关于流域各国治理与发展的青年创新创业项目的发展。

六国青年力量汇聚探索流域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中国同湄公河五国一水相连。“今年3月10日,王毅外长在北京亲自见证了澜湄合作中国秘书处正式成立的揭牌仪式,再次表明中国政府愿同湄公河五国一同推进澜湄合作的决心和意志。”潘雪松表示:“澜湄合作最大的特点就是务实高效,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不间断地推进澜湄合作,让六国民众都能感受到澜湄合作的具体成果。在这样的背景和理念指导下,澜湄青创赛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重要意义:为澜湄合作注入青年的热情和智慧,为澜湄可持续发展孵化创新方案,为澜湄六国民心相通添火烧柴。”

两年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六国14所高校的90余名学生通过YICMG大赛平台为流域治理与发展注入青年智慧。两届赛事、四次活动,流域六国高校师生近600人次参加,提交政策创新、公益创业和小微企业方案83个。YICMG赛事也已被中国教育部纳入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年度活动安排,成为澜湄六国政府认可的国际活动。

大赛结束远不是创意的终点。决赛后,获奖团队需根据专家意见,加强实地调研、充实材料,进行可行性论证。通过对两届赛事项目的综合评估,国际组委会决定优秀项目将分成四类,即“澜湄大学生创业早期孵化项目”“澜湄大学生创业种子孵化项目”“澜湄流域可持续发展公益创业项目”“澜湄流域治理与发展政策创新项目”。今年的训练营,每支队伍需在激情演讲环节的快节奏下,分享自己对于流域治理孵化方案的设计。

“我们尝试利用水井和水过滤系统帮助社区中的人们健康、实惠、高效地利用水资源。希望可以与社区、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合作,共同筹资并借鉴新技术来落实这一方案。”来自柬埔寨金边皇家大学的团队关注“水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越南外交学院选手设计的“友谊之梯”着眼于流域的减灾合作,他们的灵感源于湄公河-朗塘河水电大坝的所处地形和发展现状。“我们主要想利用湄公河流域的特色地形结构,通过协调和连接湄公河流域不同海拔的水电系统,及时解决洪水和干旱带来的问题。”

六位导师精心浇灌引导创新创业方案落地生根

上海华王集团董事长陈庐一、资深媒体人曹景行、广西财经学院原副校长蒙丽珍、中国沐新创业同修会导师翁伟、复旦大学中国风险投资研究中心副主任詹朋朋、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郑宇等六位在媒体传播、青年创新创业、风险投资、国际治理等领域取得卓越成绩的人士组建创业导师团队。学员们将集中接受创业导师团的辅导,并通过反思、总结、提高,努力将创新项目向创业项目转化。

在澜湄咖啡屋环节,专家、导师将全程参与并和学员深度交流。学员们以团队为单位,轮流与每一位导师就项目进一步孵化进行沟通。所有团队同时进行,每30分钟一次轮换,以达到所有团队和所有导师都能建立对话的目标。

来自中国广西财经学院的团队针对他们所提出的“澜湄流域建立气候减灾联盟建议”与郑宇进行了讨论。郑宇认为,他们的政策创新富有现实意义,但整个联盟的有效运作需要更强有力的制度设计和激励机制。

在展示和交流之后,导师们通过创新创业公开课以讲座的方式给予学员进一步有针对性的指导。课程分为“创业孵化”“公益孵化”和“政策创新”三类,每节课都包括导师讲授与问答互动两个环节。

“创新不仅仅是有几个新点子,创业更不是一件易事。好的方案要想真正孵化落地,需要争取各个方面的支持,处理好各个方向上的关系。”创业导师团团长陈庐一说:“希望我们几个导师可以成为学员们的引路人,也希望学员们可以真正把创业当作自己的事业,坚持下去。”学员们在训练营中体验创业融资情境,学习创业方法,通过团队协作继续践行解决问题、促进流域和地方发展的有效方案,以促进项目取得重大进展。

除了集中接受创业导师团的创新创业指导,在正式开营前,学员们还参加了文化溯源考察活动。他们中有的赴澜沧江-湄公河源头,共同发出青年倡议:“让我们努力发挥青年优势,携手推进流域内现实问题的解决,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让我们共同搭建六国青年对话交流的外交平台,助力形成以平等真诚、亲如一家的青年外交文化;让我们积极传播和实践‘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的合作理念,共同努力建设‘澜湄家园’。”部分学员前往昂赛乡,感受中国的壮丽风光和民族风情。在文化交流中增进了解,在跨国合作中互通有无,学员们在训练营中增进沟通,培育友谊。“国相交,民相亲”,在交流中彼此亲近,训练营成为培育“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周边人脉工程”的优质媒介。

学生团队半年筹备多方协作共助青年事业

多方协作是训练营生根发芽的土壤,也是大赛两年来枝繁叶茂的保障。此次训练营项目几乎完全由学生团队自主运行。从设计到筹备的半年间,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大三、大四的学生成为了主力。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2014级本科生俞佳慧负责所有与会人员行程的安排和机票、住宿的预定,她坦言,最大的困难在于需要保证四五百个航班信息的准确无误:“大概有一百人的往返行程需要安排。因为涉及到大量外国参会人员,需要核对我们的录入信息和签证信息的一致性。”除了数量多,信息的变动也让她时刻做好更新准备。在她看来:“虽然是琐碎而细小的事情,但也是对我成长大有裨益的经历。”

学生团队自主运行也将项目本身打造成了培育国际治理人才的摇篮。“赛事筹备的过程也是学生们参与国际事务的过程,在这样真实的情境中,在与多国嘉宾、专家学者和学生的沟通中,我们希望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国际工作能力,这也是当代中国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书记刘季平如是说。

这一青年平台由构想到实现离不开国际组委会框架下,各国、各方、各单位的紧密合作。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中国秘书处、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教育部、青海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项目发展提供了前瞻性指导,六国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为训练营铸牢学术基础,导师团队为训练营提供经验和技术支撑,玉树州、杂多县和青海大学为训练营提供落地保障,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广西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上海华王集团以及上海朵云轩集团长期支持项目的运行。

(中国日报上海记者站)

分享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