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儿科医院日均门急诊总量已升至7200余人次

作者:陈青 来源:文汇报
2017-07-18 05:21:28
分享

沪儿科医院日均门急诊总量已升至7200余人次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耳鼻喉科小小的门诊房间里人来人往,医生张云飞差不多每两分钟就要看一个病人,一些年纪特别小的病人用放声大哭表示着抗议,张医生拿起“电耳镜”精准地进行着每一步,因为每多一秒,都是对孩子的折磨。

一年中最热的时段已经来临,儿科医院如期迎来了暑期就诊高峰。数据显示,这几天,儿科医院日均门急诊总量已上升至每天7200余人次。与平时普内科一科独大不同,在2楼、3楼消化科、内分泌科、五官科、眼科、皮肤科等一些专科门诊的候诊区内座无虚席,候诊人数非常多。内分泌科暑期的门诊量猛增,达平时的4倍,其中以性早熟、矮小症、儿童肥胖等疾病的患儿居多。

有些“病在平时”,但是家长犯了“拖延症”

记者了解到,儿科医院的内分泌科,暑假日均就诊人数比平常增加了近1.5倍,一天看诊达到三四百人。

说起家长的拖延、大意,内分泌科罗飞宏主任不无遗憾:“小孩子和成人不一样,很多毛病平常不看,攒在那里,一到了假期就爆发出来了。”

那么这些病是否可以拖一拖?“其实有些病,应该平常来看,比如说糖尿病,但家长怕平常影响孩子学习,就一直拖到假期。针对这类病,平常就应该定期吃药,这样血糖才会平稳,而不是等到假期才来。”罗飞宏如是说。

当回忆起这类被家长“拖延症”耽误的孩童,他特别提醒,糖尿病、低血糖、遗传代谢病之类疾病的患者,应该定期来医院治疗,其实按照国际上通行的标准,需要不断的随访,以三个月为一个节点。

身材矮小、早熟等发育的问题就诊人数在暑假占比例最大,相对平时人数增长最多,在内分泌科门诊,有四分之一是有关早熟的病例。一个来自江苏昆山的女孩,只有九岁零四个月,但是已经发育完全,如今有145厘米高,较同龄人已属于身材修长,但是因为发育较早,未来成长空间较小。

内分泌科门诊医生李晓婧说,有些问题,可能尽早医疗介入比较有效果,一拖再拖,耽误的只能是孩子。尤其是男孩子,遇到发育比较早的,可能一辈子身高就那么高了。

有些“病在暑假”,应该多留个心眼

早上刚到7点,儿科医院便民服务的预约窗口前就已经排了长长的队伍。有的从外地赶来刚下火车,睡眼惺忪地拉着孩子;有的抱着正沉睡着的孩子。

小小的耳鼻喉科门诊房间里,九岁的小吴,因为暑假经常游泳,防护措施不到位,感染了中耳炎,“她老是摇头,一直跟我说脑袋里有水。”在一旁的妈妈心疼地描述。张云飞医生说,暑假期间,因为游泳导致的中耳炎患者多了,长期在空调房里,由于空气不流通而引发的鼻炎患者也增多了,再加之暑假期间缺乏运动,体质差,前来看病的人数比以前增加了很多,一天下来看100多个患儿是常态。

暑假去游泳,由于游泳池卫生情况不好,易发生急性炎症,眼睛感染性的疾病也增多了,眼科的杨医生建议,孩子游泳时一定要带好游泳眼镜,家长要自备一支消炎药水,尽量不用游泳池所提供的公共消炎药水。

儿科医生始终在前线,医联体效应显现

虽然儿科医院暑期迎来就诊高峰,但和往年同期相比,过去那种普通感冒发烧与专科门诊高峰叠加的情况却没出现。儿科医院着力打造的“复旦大学儿科医疗联合体”以及“闵行协作网”,引导儿科就诊下沉和专科优势集聚的效应开始显现。

上午10点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门诊大厅一片忙碌,挂号收费窗口前排着队,但在预检台前发热咳嗽患儿测量体温的人数却并不多。与平日儿科常见的额头贴着“冰宝宝”、萎靡不振的患儿不同,专科病区候诊的儿童大多看上去精神不错,许多家长说他们是利用暑假期间带孩子来看病的,其中不乏专程从外地来沪的,看的大多是各种慢性病和专科。

儿科就医格局正悄然发生变化。据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院长黄国英介绍,分析近三年就诊人数,门急诊人数稳中略降,但临床服务结构日趋合理:普通内科病人比例逐年下降,2016年普通病人较前一年减少10.2万人次;而专科病人比例上升,儿童专科医院针对疑难危重症诊治的功能定位逐渐显现。

据了解,复旦儿科医联体覆盖闵行区13家社区医院和3家综合医院儿科,同时以学科为纽带横向联合10家复旦大学附属医院。通过闵行协作网,2016年闵行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开设儿科门诊,并全部完成标准儿科诊室建设。每家社区配备至少1名儿科方向的全科医生和2名儿科方向的社区护士。

黄国英表示,儿科医联体成立的目的,就是把常见的普通病人留在家门口;同时引导在大医院诊断清楚、病情稳定的患儿下沉到社区,目前这一趋势正向好的方向发展。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