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来这里"虚荣心"得不到满足 思南公馆为何有这种"魔力"

作者:茅冠隽 来源:上观新闻
2017-07-11 07:24:44
分享

原标题:毕飞宇说“不来这里,‘虚荣心’得不到满足”,思南公馆为什么有这种“魔力”

不来这里

白领岑癑每周六都有个“固定节目”:拿了纸笔,去思南公馆参加一场作家和读者、书迷朋友平等交流的读书会。不靠速记、不用录音,她的手写笔记能将一两个小时的读书会实录记下八九成,回家后再整理出来,发到“思南一家人”的微信群里让大家免费下载。“像我一样的书友还有不少,能确保每次读书会都有笔记实录供大家分享。吸引我们的,是这里的文化氛围,是读书会请来的作家,是有趣又发人深思的活动主题。我们笑称是来‘上课充电’的,这里有优质的课程和老师,大家都很珍惜。”

三年前,黄浦区委宣传部、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与市作协、思南公馆联合举办的“思南读书会”诞生,如今已举办近200场次、有3万多人次参加,“思南健康讲堂”、“侧耳”等一批文化项目应运而生。在这一系列文化项目基础上,去年底,思南公馆的运营管理方永业集团会同市新闻出版局、市作协、市科协、上海交大医学院、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上海久事集团等单位党组织一起建立了“文化思南”区域化党建平台,整合资源、建立多方合作机制,为市民提供更多文化方面的服务。

不来这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林木葱郁、曲径通幽的思南公馆立足自身文化底蕴,借力“文化思南”区域化党建品牌,将成员单位的资源“小水渠”汇聚成“大湖泊”,正氤氲着浓烈的书香和文化气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

菜单式服务

与老百姓需求精准对接

闻名遐迩的“老洋房”建筑群思南公馆,是上海经过10多年更新改造,打造成的历史建筑风貌区保护建设样本。在思南公馆运营管理方永业集团相关负责人看来,这个“样本”的意义,不仅在于提供一个有着厚实历史底蕴和丰富人文内涵的街区,更应在于让人们打破对于精致“老洋房”的“高冷”认知,是开展城市公共空间利用和优秀历史建筑开放的有益尝试。

空间如何开放?怎样满足市民群众的切实需求?去年6月,黄浦区属国企永业集团党委发起成立了“文化思南”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希望通过整合成员单位资源,以党建工作为引领,提供高质量的文化公益活动,吸引公众参与。这是黄浦区委在完善区域化党建三级平台及金融服务等6个专委会组织架构的基础上,为进一步适应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新情况,积极探索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新载体。

事实上,在联席会议成立之前,思南公馆的“思南读书会”活动就已经名声在外。每周六下午,就有许多人会固定“流”向思南公馆。读书会吸引人的地方在于,这并非传统的文人内部对话,更不是某种“小圈子”的自娱自乐,而是所有爱书人的对话。“以书为媒,这里的人不分阶层,都是平等的。每次来思南读书会,我都喜欢观察那些观众、读者,他们是这座城市中最安定和谐的群体。思南读书会观照的,不仅仅是外部世界和人类的精神世界,还解剖了一座城市的精神和价值,”读者马振骋说。

不来这里

“文化思南”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秘书长张克非告诉记者,“思南读书会”的成功,为“文化思南”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成立打下了实践的基础:思南公馆和市新闻出版局、市作协、黄浦区委宣传部一起举办的“思南读书会”,其实是各方共同提供资源,为市民提供文化公益服务的一种创新,成立联席会议就是要进一步拓展多方合作,让这样的活动更多、覆盖面更广,在融合互动中放大服务效应,服务百姓多样化的文化需求。黄浦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有别于地区、行业党建联建模式,‘文化思南’是以党建为纽带、依托思南公馆的历史文化价值、创新与城市发展转型相适应的基层党建新机制、新模式作出的积极实践探索。作为一个跨行业、跨区域的载体和项目,‘文化思南’的优势在于推动党建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实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提供的服务项目要让百姓“买账”,就必须和群众需求精准对接。记者了解到,平台成立后,各成员单位的党组织负责人就明确合作目标、合作内容、合作机制,签订了《“文化思南”区域化党建品牌项目合作协议书》,同时在广泛征求各成员单位意见的基础上,汇总形成了服务资源、需求清单。联席会议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初步整理,联席会议共列出服务资源46项、服务需求30项。“区域化党建工作各主体之间不是隶属关系,而是平等合作关系,因而在工作方式方法上更注重运用民主协商、统筹协调、共建共享等社会化方法。提供服务项目不是‘走形式’,更不是‘跑数据’,不能‘为赋新词强说愁’。我们希望以党建促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需求,这始终是‘文化思南’继续前行的目标。”

衍生活动

围绕思南又“跳出”思南

此前来沪参加活动的江苏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毕飞宇曾笑言:“你们在上海,也许不知道思南读书会在外面的影响力有多大。作为一个写作人、一个热爱文学的人,我觉得如果不来一下,‘虚荣心’就得不到满足。”这虽然是略显夸张的玩笑话,却确实说明了“思南读书会”如今的火爆程度。“文化思南”区域化党建平台的建立,为“思南读书会”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王安忆、孙颙、赵丽宏、孙甘露、秦文君、吴亮、金宇澄等400多位海内外知名作家、学者和文化人士都曾在思南公馆与读者零距离接触,分享、交流阅读体会和人生感悟。“文化思南”区域化党建平台成立后,各种各样的衍生活动也如火如荼开展起来。

不来这里

前不久,印海蓉、施琰、何婕、雷小雪、徐惟杰等14名SMG主播在思南公馆小广场上举行了一场露天诗会,朗读了顾城的《门前》、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舒婷的《致橡树》等诗歌。这支由上海电视台融媒体中心主持人建立的“侧耳”声音团队,自“思南读书会”三周年起经常会走进读书会,诵读知名作家的经典作品片段,让读书会参与者领略不同方式的“阅读”。思南公馆与上海电视台融媒体中心还合作开展了法国移动歌剧“茶花女”、“东情西韵七夕相遇”推介和新书发布会等多项活动,通过融媒体中心的直播和报道,提升了思南公馆文化品牌活动的影响力。在上海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滕俊杰看来,“文化思南”是上海大城市党建工作的一种新举措,是比较超前的,是值得探索,也很能出成果的方向,这么多大单位在一起,利用资源的交叉整合,可以互相支持、学习。“把‘侧耳’声音团队主题朗诵会放在思南公馆举行,是希望带领听众走近文学,感受语言的力量,渲染文化感召力。”

“思南纪实空间”也是一项热门活动。从去年开始,思南公馆与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联合推出“思南纪实空间”,每逢双周四让观众与纪实片金牌导演、主创人员零距离接触交流,了解拍摄背后的故事,也受到了社会广泛好评。活动中,观众了解了《海上丝绸之路》、《伟大的一餐》、《西藏》等优秀纪录片荧幕背后的故事,交流思考了纪录片市场化、商业化的全新推广途径。

互联互动的结果,是多方共赢。通过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文化思南”的相关项目、团队越来越多,活动空间也不局限在思南公馆之内,形式也正变得越来越多样。比如,通过区域化党建平台,“文化思南”党建联建成员单位积极参与上海书展相关活动,市出版局、市作家协会主办的国际文学周在“思南之家”举办了近30场讲座;瑞金医院则派出10多名医生志愿者小分队入驻书展提供医护保障;上海电视台融媒体中心精心摄制的“人间世”系列片在电视线上热播期间,与交大医学院、瑞金医院合作组织了“尊重医学、尊重生命”线下活动,直面医患话题,从更多视角深入探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根据成员单位需求,作为“干部能力提升计划”的一部分,“思南读书会”还曾走进交大医学院,邀请上海大学副教授、普林斯顿大学访问学者郭亮以“帝国的肖像”为题,与交大医学院100余位处级领导干部分享了其代表作《十七世纪欧洲与晚明地图交流》,通过探究地图的演变考察人类历史。

平台如大树

根扎得越深,枝叶就越繁茂

“文化思南”区域化党建平台“枝繁叶茂”的基础,是“树大根深”:实现“文化惠民”的同时,丰富多彩的文化公益项目本身也为党建工作提供了新天地,成员单位党组织间也通过相关活动的开展,把基层党建工作做实、做精。“如果把‘文化思南’比作一棵大树,那么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发展就是这棵大树的根系,‘侧耳露天诗会’、‘思南纪实空间’等项目,就是这棵大树上长出的枝叶。根扎得越深,枝叶就越繁茂。”

就在今年6月底,为深化“文化思南”区域化党建工作,进一步提升“文化思南”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文化思南”两大品牌项目——“思南纪实空间”与“思南读书会”在瑞金二路街道社区文化中心联合举办了“七一”专场,这是继去年思南读书会《延安日常生活中的历史》“七一”专场后的又一个专场。来自“文化思南”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的成员单位和瑞金、淮海街道驻区单位的200余位党员、干部参加了活动,专场活动播放了由上海纪实频道与遵义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人文地理类纪录片《遵义行》。作为该片顾问和特邀嘉宾,中国作协副主席、上海市作协副主席叶辛围绕“七一”主题,结合纪录片《遵义行》和“思南读书会”推介的新书《古今海龙屯》与大家进行了分享互动。

记者了解到,“文化思南”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在原先8家成员单位的基础上,近来又发展了两家成员单位,分别是市体育局和世纪出版集团。以市体育局为例,将来可能会通过类似于“思南读书会”和“‘侧耳’声音团队露天诗会”的形式,让体育冠军也和作家、电视主播等群体一样,不再是以往“高高在上”的形象,而是走进市民群众中,和大家有面对面的互动。

“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城市有温度”,这是中共上海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勾勒出的城市画面。记者了解到,借助思南公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文化思南”区域化党建品牌下一步在做精做细文化公益项目的同时,也将拓展“有温度”的城市空间建设。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