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号“206” 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正式“解密”

作者:毛丽君 来源:东方网
2017-07-10 15:26:29
分享

东方网记者毛丽君7月10日报道:代号“206”——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历经154天如火如荼的研发后,正式亮相。这是一套“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软件”,它的横空出世,会给上海法院带来怎样的变革?未来法院人工智能又有怎样的图景?随着“206”的正式解密,这些问题也慢慢揭开了面纱。

代号“206” 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正式“解密”

“206”工程研发基地现场全景图。(李裔杰摄)

接考卷,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成“目标”

64位来自上海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的业务骨干,215位科大讯飞公司的高精尖技术人员,154天夜以继日埋头研发……上海高院交出了一份让人眼前一亮的答卷。说起这场“考试”的命题,还要从2017年2月6日说起。

这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来到上海高院调研,也就在这一天,中政委明确要求,由上海高院研发一套“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软件”,这一软件后被命名为“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

究竟这是怎样的一套系统?用上海高院党组书记、院长崔亚东的话说,这套系统“要解决刑事案件办案中存在的证据标准适用不统一、办案程序不规范等问题”、要“具有校验、把关、监督功能,可以及时发现证据中的瑕疵与矛盾,及时提示办案人补正或作出说明,确保提请逮捕、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符合法律规定的标准”,从而提升办案质量和效率,实现防止冤假错案,减少司法任意性,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目标。

有了目标,就要制定可操作的路径,而在这之前,这套尚未成型的系统,有了自己独特的代号——“206”,原因很简单,因为它的交办日期是2月6日。

代号“206” 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正式“解密”

图说:上海徐汇法院刑庭庭长朱以珍带领项目组成员构建盗窃证据模型 。

解试题,专家经验、模型算法、海量数据定“路径”

如何破题,这一系统工程自交办那一天起,就开始紧锣密鼓地运转起来。

2月中旬,上海高院成立了以崔亚东为组长的“206工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办公室下设业务组、技术组、综合组和专家咨询组。同时,经上海市委政法委同意,“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软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紧接着,上海确定了33家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作为试点单位,8个区级司法局和上海市律协作为调研单位,同步推进专题调研、数据整理与制定证据标准工作。

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网络、人工智能,这些耳熟能详的现代科技如何与司法体制改革融合??“人工智能最重要的三个环节,是专家经验、模型算法和海量数据。”科大讯飞法院产品线产品部经理金泽蒙如是说。如何让机器来学习人类的法律思维呢?“我们预定了机器学习的规则,从统一证据标准、制定证据规则、构建证据模型三方面入手。”上海高院副院长、全国审判业务专家、206工程业务组负责人黄祥青如是说。

对于206研发团队来说,建立统一的刑事案件证据标准是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和开发系统的关键。2月中旬,上海高院结合司法实践,聚焦常见多发、重大、新类型等案件,选择了7类18个具体罪名,计划到2017年底前分三批完成,逐项制定证据标准。

2月下旬,第一批证据模型构建小组也随之建立。上海高院从高院、浦东、徐汇、虹口、长宁等法院抽取精兵强将,分别组成了命案组、盗窃罪组、电信网络诈骗类案件组以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组4个组。

徐汇法院刑庭庭长朱以珍负责的是盗窃罪组,她说,为了力求模型构建的精准和实用,我们收集并分析了2012年至2016年间上海各基层法院审理的部分盗窃案36779件,最后几经调整,把盗窃模型按照证据数量和种类的不同,分为当场抓获型、重要线索型和网络犯罪型三种类型。根据高院的初步设想,证据模型不仅要有证据指引功能,还要有单个证据合法性校验功能,证据和证据间互相印证的功能,以及证据之间逻辑判断的功能,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代号“206” 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正式“解密”

  图说: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的显示页面。

交答卷,人工智能描绘上海法院未来图景

经过154天夜以继日的研发,“206”终于亮相,交出了阶段性的答卷。??“目前,206系统主要由上海刑事案件大数据资源库、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应用软件、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网络平台三部分组成。”?上海高院副院长、206工程技术组负责人郭伟清介绍。

截至6月底,上海刑事案件大数据资源库汇集了1695万条数据,其中案例库案例9012个、裁判文书库文书1600万篇、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库条文948384条、办案业务文件库各类规范性文件638件。与此同时,证据标准库、电子卷宗库将随证据标准的制定及开发的案由同步更新。

5月3日,“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正式试运行,6家法院、6家检察院、13家公安机关试点单位上线。据统计,截至6月底,206系统共录入案件60件,录入证据19316份,提供证据指引2622次,发现证据瑕疵点48个,提供知识索引查询348次,总点击量达5.6万次。

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未来的206系统将具备证据标准指引、单一证据校验、逮捕条件审查、社会危险性评估、证据链和全案证据审查判断、非法言词证据排除等20项功能,其中13项已经完成,还有7项功能正在开发中。

事实上,“206”还犹如一个初生的“婴儿”,如何让这个“婴儿”慢慢学习,研发团队已进入小规模数据的人工标注阶段,公检法三家的业务骨干们对扫入系统的卷宗内容进行精细化标注。

“坦率地讲,‘打标注’是需要花费一定工作量的,但这是一个过渡阶段,人工智能的学习有一个过程,我们前期所打的标注是为机器学习提供样例,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机器就可以进行自动识别,从而大大减轻办案人员的工作量。而且目前看来,前一道办案人员的标注也为后一道办案人员对证据的审查判断提供了参考,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上海高院信息管理处处长曹红星说。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