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燕子”的歌声中 送别《护士日记》编剧艾明之

作者:李君娜 来源:上观新闻
2017-07-09 20:45:32
分享

原标题:在“小燕子”的歌声中,送别《护士日记》编剧艾明之

在“小燕子”的歌声中 送别《护士日记》编剧艾明之

著名作家、电影剧作家艾明之(1925~2017)因病于6月29日晨8点45分在上海瑞金医院安详病逝,享年92岁。7月9日,艾明之的追思仪式举行,人们在《小燕子》甜美的歌声中送别艾明之,愿老人家一路走好。

对很多人来说,艾明之是个陌生的名字。不久前,在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93岁的电影艺术家王丹凤获“华语电影终身成就奖”,而观众最熟悉的是她在《护士日记》中扮演的角色和演唱的《小燕子》。艾明之即是《护士日记》的编剧,曾任中国作协、中国影协理事,上海作协副主席,上海电影家协会第一、第二届常务理事。

艾明之原名黄志堃,广东番禺人,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电影和文学界的著名元老。他的创作涉猎文学、电影和话剧。1952年话剧《幸福》洛阳纸贵,掀起了全国各地剧团争相演出的盛况。1952年他成为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专业编剧,先后创作了《伟大的起点》《护士日记》等近20部电影剧本和《浮沉》《火种》等长篇小说。电影《护士日记》成为当时风靡一时的电影佳作。1963年创作的长篇小说《火种》开辟的中国工业题材小说的崭新视角,获得了茅盾等文学前辈的关注。2012年,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和《中国作家》杂志社在京举行盛大活动,对一批优秀的老一辈电影文艺工作者进行了表彰,艾明之被授予终身成就奖。

《护士日记》是艾明之最有名的作品之一,由艾明之根据自己创作的长篇小说《浮沉》改编而成,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积极为祖国建设服务、有理想有追求的年轻女护士形象。《护士日记》,一度让不少新中国男士以“护士”为择妻的第一选择。《护士日记》中,“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的插曲被传唱至今。

艾明之于抗战时期开始文学创作,1949年7月以军事助理员、代理副厂长身份参加上海第三钢铁厂接管工作,此后整整三年与工人、职员、知识分子、工程技术人员等同甘共苦,这对他后来的创作影响很大。1952年,他调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任专业编剧,很快即创作出电影剧本《伟大的起点》并投入拍摄,成为解放后上影第一部反映工人生活的影片。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出台后,举国上下出现一片兴旺发达斗志昂扬的生动局面,艾明之随即赶赴迅速崛起的东北工业区,感受着蒸蒸日上的火热现实生活,接触到许多怀抱“志在四方”伟大理想奔赴工业建设第一线的青年人,其中就有不少来自上海的工人、职员、护士等,给他留下了强烈而深刻的印象。后来他曾回顾说:“我在火车站的候车室里,在招待所的食堂里,在工地的火堆旁,在会议室外的走廊上,听到了他们许多生动的叙述。这些叙述本身往往就是一首壮丽的诗,一支动人的歌。他们为祖国献身的光辉理想,他们对生活和生命的意义所作的单纯而真挚的追求,他们的欢乐和痛苦,胜利和挫折,爱和憎,都深深感动了我,教育了我。”回到上海不久,艾明之就创作出了长篇小说《浮沉》,首刊于1957年第2期《收获》杂志,立即受到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的欢迎和好评。

及至“文革”兴起,《护士日记》影片连同《小燕子》插曲又重新遭殃,以“美化知识分子,宣扬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罪名再度被禁映禁唱。待到阴霾扫尽,随着《护士日记》重见天日,王丹凤才重展歌喉,歌声依然娓娓动听,艾明之曾感喟:“‘小燕子’都变成‘老燕子’了,丹凤还在唱,大概这就叫‘一曲难忘永流传’。”

就在今年大年初四举行的秦怡95岁生日宴上,比秦怡小三岁的艾明之给秦怡献上祝福:“你是中外电影史上的标杆,没有谁在这个年龄还拍电影。”

而他自己又何尝不是新中国电影史上的标杆之一呢?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