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法》本月施行 上海如何巧借东风复兴海上中医

来源:解放日报
2017-07-03 09:19:26
分享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7月1日起施行,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法》 有哪些制度创新?在医改进程中,中医药如何发挥更大作用?上海如何结合城市实际,让法规落地生根?

培本固元,彰显中医特色

谈起《中医药法》,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施杞说,“这部法从酝酿到实施历时20多年。在依法治国的今天,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医药要发挥更大作用,需要一部法律来凝聚共识,推动发展”。

上海是中医药发展的重镇。从百余年前的海上名医荟萃,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医教研结合,再到近年来对传统师承教育的重建与探索,上海中医药事业在不同时期都走在全国前列。同时,上海中医药事业发展也面临一些不足与瓶颈。比如,近年来上海扩容医疗服务能力、完善资源布局的规划中,中医药的地位并未凸显;服务能力特别是基层和远郊的发展规模和水平还不能满足市民需求;中医药创新还面临不少困难。

“《中医药法》明确了政府的责任。”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主任张怀琼说,原则上每个区县都要设置一个中医类医院,关并调整需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且对床位数、执业医师人数都进行了明确”。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院校教育与师承并举;激励创新方面,提出建立适应中医药发展规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评价体系和管理机制,而非简单套用西医的科研评价等制度体制。对于中药资源的保护与中药质量的安全,也给予高度重视。《中医药法》明确,开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建立道地中药材评价体系,加强对中药材生产流通全过程的监管,保护中药饮片传统炮制技术和工艺。

上海市名中医唐汉钧说,《中医药法》彰显了中医药特色,培本固元,鼓励创新,确保“穿中医的鞋,走中医的路”。

施杞说:“上海的中医药事业发展由此进入新时代。”

备案管理,扶持监督并举

针对当前中医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医药法》出台了多项创新措施。

如针对开办中医诊所门槛过高,考虑到中医诊所主要是医师坐堂望闻问切,服务简便,不像西医医疗机构需要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将中医诊所由许可管理改为备案管理。又如,对于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或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有至少两名中医医师推荐,经主管部门组织实践技能和效果考核合格后,即可取得中医医师资格,堪称重大突破。

中医医疗服务项目过少、价格过低是中医界一直以来不断呼吁解决的一个问题。例如中医针刀治疗,一个大部位普遍是38元,这个标准在实践中连成本都收不回。中医、西医定价标准差异过大,像针刀治疗颈椎病,每个疗程收费约600元,而西医一个颈部松解手术收费约2000元。这种政策差异直接导致不少医院“弃中留西”或“改中为西”。对此《中医药法》要求政府主管部门合理确定收费项目和标准,体现中医医疗服务成本和专业技术价值。

专家同时指出,《中医药法》一方面出台了许多扶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另一方面也强调了管理部门和行业的监督职责。监督包括两方面,一是政府不作为,二是行业内外违法违规,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推行开办中医诊所备案管理不等于放任不管,强调诊所不得超出备案范围开展医疗活动。又如,有的中医医疗机构为获取更多经济利益,在医疗活动中过度使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不仅增加了患者医疗成本,也使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得不到发挥。对此,《中医药法》特别规定“两个为主”,即医疗机构人员配备要以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为主,服务提供也要以中医药服务为主。即使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也应当有利于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如电子艾灸等。

多位名中医表示,法规落地还需结合市情制定实施细则。如对确有专长的人才放宽执业资格认定,适用于国内一些缺医少药的地区,而医疗资源较丰富的上海应严格认定其指导老师的资质,对有关人员进行实用技能考试并限定其执业范围。本市中医药管理部门明确,上海一线中医药服务的主体仍将是院校毕业生。

注重基层,提高服务能力

据了解,上海正依据《中医药法》,抓紧修订本市发展中医药条例。

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申城共有中医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27所,其中公立医院22所、民营医院5所,其他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300余家。16个区实现了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截至去年底,全市中医类医院床位共有9412张,千人口床位数0.39张。为贯彻落实《中医药法》,上海适时推出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实施方案,纲要明确:至2020年每千人口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数达0.5张,每千人口卫生机构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达0.4人;至2030年,申城建立完善的中医药治理体系。同时根据疾病谱变化、人口结构变动,优化中医医疗服务资源配置,鼓励举办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鼓励名老中医开展中医诊所、推进中医坐堂医诊所设置、鼓励中医医师多点执业,丰富中医服务市场。

借《中医药法》“东风”,中医药服务在医改、尤其是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据悉,上海针对中医急诊、儿科、推拿、皮肤、五官科等薄弱领域,启动实施专项建设,遴选了30项临床疗效确切、技术操作规范的中医特色诊疗技术、30项针灸特色诊疗技术。至2020年,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将完成中医综合服务区建设,提供中药饮片、针灸、艾灸、刮痧、拔罐、推拿、敷熨熏浴、骨伤等中医药技术方法,开设中医专病门诊,提高基层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

中医药的独特优势不仅体现在医疗服务中,也同样体现在公共卫生方面,特别是我国防治非典的实践证明,积极利用中医药资源,实行中西医结合,在传染性疾病防治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专家建议,将一些成本低、评价高、处方接近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如冬病夏治敷贴等,纳入公共卫生基本服务包,进一步彰显中医药“治未病”的功效,为“健康中国”“健康上海”筑基。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