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每天日程满满当当

作者:王闲乐 来源:解放日报
2017-06-23 04:56:43
分享

“这里什么人都有,有身家数百万的,也有混迹街头的,还有来自偏远山村的。”在上海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工作了20年的陆海东说,沾上毒品后,他们的人生轨迹就此改变。

在“6·26”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记者来到上海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听两位在这里工作了20年的监管民警讲述强戒所内外的故事。

日程排满,让他们忘记毒品

上海市强制隔离戒毒所(下称“强戒所”)现有5个病区,有戒毒人员1200余人。陆海东是男子戒毒中队四中队队长。他说:“全市被决定强制隔离戒毒的吸毒人员首先送到这里,再视情况移送司法行政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场所。”

每天清晨6时30分,吸毒人员起床,7时吃早餐,期间可以看新闻、听音乐。从9时30分开始是课程时间,除了国家法律法规和强戒所的规章制度外,近年来强戒所还引入国学、养生等课程,《三字经》《弟子规》是常用教材。下午,则安排广播操和长拳八段锦等锻炼项目。

“我们把每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就是为了让他们忘记毒品。”陆海东坦言,对于海洛因成瘾者,可以采用美沙酮递减疗法,从生理上减轻乃至消除对毒品的依赖。但近年来冰毒等新型毒品泛滥,暂时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只能依靠营造无毒环境来实现戒毒。

吸毒成瘾往往会伴随严重的幻觉,陆海东说,不少戒毒者刚被送来时,脾气极其暴躁,严重时甚至会失去控制,在病房内大吼大叫,满地乱爬,头撞墙都是常事。为防止吸毒人员伤害自己和他人,每晚值班民警要不停地在病区巡视。

女子戒毒中队中队长张香慧说,根据女性的心理特点,管教时更偏重情感关怀,“唠唠家常,聊聊家里的父母或孩子,多安排些和家人的会面等。”张香慧说,目前收戒的200余名女性戒毒人员中,年纪最小的只有19岁。“看到她因为交友不慎而染上毒瘾,我们非常痛心。”

自掏腰包,送戒毒青年回家

去年10月1日,强戒所来了一位姓杜的吸毒者。刚进来时,杜某一直拿头撞墙,尝试用各种方式自杀自残。“反应这么激烈一定有原因。”经过耐心询问,陆海东了解到,原来杜某原定于10月2日在重庆举行婚礼。知道了事情的原委,管教民警有针对性地对他进行了心理疏导,等情绪稳定后,再让他认识到根本原因是因为自己吸毒,而不是民警抓他。如今,杜某在强戒所内表现良好。

“强戒所实行人性化管理,除了保证生活质量,还非常尊重他们的权利。”不久前,一位戒毒者的母亲去世,得知消息后,强戒所立刻安排车辆和民警,带着他赶到葬礼现场,送别了母亲。

不少吸毒者会做出千奇百怪的自残行为,企图逃避抓捕。“我见过最狠的,竟把自己右手食指咬掉一节,吞了下去。”

面对这样的吸毒人员,陆海东和许多年轻民警也曾担心被攻击。工作时间长了,陆海东发现,他们中也有不少可怜人。一位云南大山深处的青年来到上海找工作,没想到工作没找到,却陷入吸毒的深渊。“强制戒毒期结束时,他找到我们,说没钱回家,想留下来打工。”比起在外饥一顿饱一顿,强戒所对他来说更温暖。“很遗憾,我们没法答应他。”陆海东说,强戒所民警自掏腰包买了车票,把他送上回家的列车。

彻底戒毒,终究还得靠自己

在强戒所,心情最差的有两类人,刚进来的和马上要出去的。“一般离强制戒毒结束还有三四个月,他们就开始焦虑,害怕回归社会。”为帮助戒毒人员,2017年强戒所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从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引进2名禁毒社工驻所对戒毒人员开展教育,加强回归社会后的衔接工作。

不过,复吸是大概率事件。张香慧说,她见过出去10天就被送回来的。大约10年前,有个姓彭的女性吸毒者,在强戒所内表现非常好,家人也支持她戒毒。因为患有心血管疾病,经批准,戒毒所为其办理所外就医。不料一个月后,传来她的死讯,吸毒过量引发心力衰竭。“至今我还记得她的样子。”张香慧说,20多岁的女孩子就这样没了。

“强戒所只能帮你一程,管不了一生。”陆海东说,近年来上海采取一系列措施帮助吸毒者回归社会,比如联系工作,社区民警定时回访等,“但终究还得靠自己”。

在禁毒战线工作了20多年,张香慧明显感觉到,近年来戒毒人员中,年轻女性的比例不断上升。“最可怕的是,我发现一些年轻女孩,把吸毒当作一种谋生手段。”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