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市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区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结合本市“四个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目标,深入开展打击侵权假冒工作,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取得明显成效。
行政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行政执法部门共立案查处侵权假冒案件3570件,同比上升12.9%,涉案金额约1.7亿元,同比上升34.9%,捣毁(取缔)制假售假窝点57个。司法保护水平进一步提升:公安机关全年发起集群战役12件,侦破侵权假冒案件670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125人。检察机关提升案件侦办质量,受理批捕案件308件;受理公诉案件574件。审判机关受理一审假冒伪劣产品犯罪案件523件。
总体上看,本市侵权假冒违法犯罪蔓延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监管方式创新进一步推进:深入开展跨部门、跨区域、跨境执法协作,完善社会信用综合监管措施,加强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对内对外宣传,营造了良好的社会共治氛围。知识产权优势进一步集聚:本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8万多件,同比增长27%;有效注册商标突破70万件;作品版权登记数21万多件,同比增长9%,知识产权数量与质量同步提升。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注重重点专项整治,侵权假冒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根据全国工作要点,结合本市实际,开展重点领域的专项打击。
一是突出侵权假冒多发易发领域综合治理。互联网领域加强源头监管,从严审批近40万个网站,关闭违规网站948家,对违法违规网站“一键断网”,循线追查侵权假冒线索上千条。加强网络监测执法,检索网站2.7万次,清理网上无证餐饮单位6万余户次。开展“剑网行动”,累计监测影视作品万余部,音频作品120万首、图文作品112万个。开展小商品市场综合整治。梳理易发侵权风险点,突出涉外高知名度商标、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等知名品牌保护。提高市场执法频次,保持常态打击力度。积极引导市场转型发展,集中关闭了一批低端、初级市场,提升了安心消费体验。组织开展迪士尼知识产权专项保护,工商部门组织完成全国迪士尼商标专用权保护培训任务。组成专门的园区执法队伍,驻区开展监管执法,在迪士尼乐园核心区域打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二是突出进出口环节监控执法。开展中国制造海外形象维护“清风”行动,强化口岸与市场的执法联动,加强对跨境电商的风险监测,开展中欧海关知识产权联合风险分析,深化与境外执法机关的协作,查办侵权案件237件,查获侵权产品529万件。开展出口商品装运前检验1624批,对接国家认监委认证认可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云桥”,实施精准质控,提升上海口岸出口产品质量信誉。
三是突出民生领域专项执法。深化产品质量源头治理,围绕消费品、节能环保产品、建材、农资、民生计量等5项重点,系统推进“质检利剑”执法打假专项行动,办结各类违法案件1643起,同比增长104%。开展食品药品综合治理。依托网格化监管体系,开展了10余项药品、器械、化妆品专项治理和20余项食品安全飞行检查,立案查处食品药品违法案件417起,抓获犯罪人员689人。开展车用燃油综合治理,保障本市油品市场质量安全,提升排放环保水平。
二、注重行政司法打击,市场秩序得到有效规范
加强市场综合监管,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对侵权假冒违法犯罪行为保持高压严管态势。
一是强化日常监管。专利管理部门查处假冒专利案件及调处专利纠纷257件。派出专利行政执法人员入驻“上交会”、“工博会”等41个大型国际展览会,现场处理涉嫌专利侵权纠纷300件。卫生部门组织对隐形眼镜护理液、专业清洗消毒设备等产品进行监督检查,涉及生产、经营、使用单位99家、产品129件,全力保障消毒产品卫生质量,维护市民生命健康安全。文化执法部门派出执法人员2.6万余人次,检查音像、图书、网吧等相关场所约2万家次,取缔相关无证经营场所300处,清除地下非法音像制品批发窝点17个。农业部门针对农药、种苗、肥料、兽药、饲料等生产经营环节进行重点监督检查,开展农资市场整顿32次。检查农资企业1万余家次,查处涉假案件147起,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二是深化联合执法。行政执法部门与公安、检察机关密切工作沟通,明确标准,加强两法衔接,强化对侵权假冒违法犯罪案件的联动打击,形成持久震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协助公安机关办理特大假冒“雅培”婴幼儿乳粉案,追查涉案冒牌产品流向,控制风险;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开展跨省抓捕;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引导后续侦查方向,取得积极战果,有力地打击了违法犯罪,工作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等领导的肯定。市酒专局联合公安机关,对闹市“旗舰店”售买名牌假酒行为开展打击,公安抓获制售假酒犯罪嫌疑人68人,捣毁制、售、屯假窝点37处,现场缴获假冒五粮液等名酒4千余瓶,营造了安心消费环境。
三是强化司法支撑。公安机关协同多警种开展一体化作战,挂牌督办加强大案要案,紧扣人流、物流、信息流,对侵权假冒实施全过程全链条打击。检察机关加强立案监督,建议行政机关移送案件129件178人,公安机关全部立案。在“3·15”“4·26”主题活动前夕,组织全市集中公诉侵权犯罪案件61件106人,形成打击震慑力。法院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依法严惩主犯、累犯,剥夺犯罪分子再次实施侵权假冒犯罪的经济能力。探索轻微侵权假冒犯罪案件刑事和解,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利益。
公检法机关联合发布《关于办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对证据收集、犯罪金额认定、鉴定程序等问题进行了规范,也为行政机关开展打击工作提供了借鉴。
三、注重体制机制建设,打建结合得到有效保障
坚持创新引领,针对侵权假冒新特点采取监管新措施,立足长远开展打击和预防工作。
一是推进信用监管措施。市食药监局健全质量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推进追溯管理、推行药品招标采购失信企业“一票否决制”,完善严重违法行为重点监管名单(“黑名单”)制度。市商务委开通商务诚信平台,覆盖企业7.8万家,在酒类流通、网络零售等领域通过设立信用奖惩,商户信用分类管理等措施,挤压侵权假冒现象市场空间,净化市场环境。
二是加强跨区域执法协作。推进完善长三角区域执法协作机制,部署本市打击互联网侵权假冒“2016-长三角云剑行动”,加强跨区域、跨部门执法,提升区域内打击侵权假冒工作效能。行动期间,破获相关案件12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20名,战果显著。
三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出台《关于本市开展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若干意见》,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加强海外维权服务基地建设,妥善解决国际贸易知识产权纠纷,并加大自有品牌出口保护力度。引导“两公律师”发挥知识产权保护积极作用,推进长江经济带知识产权保护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
四、构建多方参与格局,社会共治得到有效巩固
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务,保障企业和公众合法权益,保障民生安全,调动社会资源增强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影响力。
一是深化政企合作。举办恳谈会等活动,调动品牌权利人企业防假资源,拓展侵权假冒违法犯罪线索来源,提升精准打击能力。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推进产品质量安全承诺、销售真牌真品承诺、互联网信息服务自律管理承诺等工作。市质监局指导上海交大成立上海交大中国质量发展研究院,联合企业签署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力搭建公共技术平台,力争将上海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质量高地和质量示范城市。
二是加强内外宣传。在“3·15”“4·26”等主题活动期间,集中曝光大案要案,加强政策法规宣传解读,普及识假辨假知识,警示教育社会,引领深化知识产权保护社会共识。在年度商务情况通报会、外资企业早餐会等场合,面向外国驻沪总领事馆官员、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知名外企代表等,宣传本市打击侵权假冒工作成果,树立知识产权保护良好形象。
三是拓展国际交流。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主办上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为本市“尊重知识产权、激励创新创造”提供有益经验借鉴。参加首次在沪举办的美国大使知识产权圆桌会议,介绍本市在行政、司法保护工作方面的做法和成效。开展中欧海关知识产权联合风险分析,完善侵权防范工作机制。与世界海关组织等加强知识产权问题国际研讨,与欧盟检察官代表团专家进行知识产权刑事执法专题交流,借鉴提升知识产权执法工作。
2017年,本市要抓紧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并结合本市实际,制订本市实施意见。保持和发扬治顽症、啃硬骨头的作风,积极营造放心消费环境,提升消费满意度,打建结合,打防并举,突出抓好“六个专项和四个强化”的工作。
(一)深化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专项整治。深化“科技+制度+保护+诚信”互联网治理模式,开展“2017-长三角云剑联盟”专项打击行动。强化源头监管,突出联合执法,落实企业责任,对互联网侵权假冒行为开展追根断源式打击。完善跨区域、跨部门协作机制,推动执法程序和标准统一化。
(二)深化进出口领域专项整治。深入开展中国制造海外形象维护“清风”行动,加强关区联动和关警协作,构筑区域知识产权立体执法网络。严把进出口产品质量关,维护上海口岸出口产品质量信誉,保障“一带一路”国际贸易合作健康发展。
(三)深化小商品市场专项整治。结合“五违四必”,重点针对侵权假冒高发多发领域,完善以随机抽查为重点的日常监督检查制度,并追溯生产源头,铲除制假售假网络和链条。推进小商品市场转型升级,健全销售真牌真品承诺等管理制度。
(四)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围绕农村地区、校园周边等重点地区,围绕婴幼儿配方乳粉、辅助食品、保健食品等重点品种,严惩违法添加、制假售假、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及时发现、处置安全隐患,推进食品安全城市建设。
(五)开展老字号品牌保护专项行动。深化市区联动,聚焦黄浦、静安等区老字号集中区域,针对“老凤祥”等驰名品牌,以产权关系为重点,加强本市老字号品牌维权服务工作。强化老字号品牌发展政策支撑,推进体制创新。
(六)开展消费品质量提升专项行动。针对重点消费品开展“质检利剑”执法打假系列战役,构建质量工作全链条监管机制。推进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和质量承诺公示,提升市场环境。创新开展上海品质产品认证和服务认证,完善第三方评价机制,培育“上海品质”特色品牌,改善消费品质量供给。
(七)强化市场信用综合治理。抓住本市社会信用立法契机,以本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事中事后监管平台、商务诚信公众服务平台为支撑,完善信息互联共享机制,健全联合惩戒措施。发挥商务诚信公众服务平台信用联动奖惩功能,为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创造有利条件。
(八)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深化部市合作,加快中国浦东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构建集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为一体的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体系;推进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审查协作上海中心尽快落地。加强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服务,积极应对国际贸易知识产权案件调查。
(九)强化对内对外工作宣传。建立打击侵权假冒微信公众号,完善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的权威信息发布机制。组织“月月有活动”,扩大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的社会影响面。深入开展际交流合作,占领对外宣传舆论高地,树立知识产权保护良好形象。
(十)强化长效工作机制建设。督导落实打击侵权假冒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两法衔接、信息报送等工作制度。完成两法衔接信息平台升级,实现市、区两级两法衔接信息的动态报送,提高衔接工作效率和规范化水平。结合贯彻国务院《意见》,进一步推进完善市、区两级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组织机构设置。
(中国日报上海记者站)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