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团“80后”工匠周巍 23岁时成上海最年轻高级技师

作者:吴頔 来源:解放日报
2017-06-12 04:57:17
分享

原标题:上汽集团“80后”工匠周巍23岁时成上海最年轻高级技师 “我把钻研技能当电游练级”

国家级技能大师、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机械冶金建材系统金牌工人……如今,“大国工匠”典型不断涌现,但如果再给这些头衔加一个定语“80后”呢?

这些都是对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首席技师周巍的描述。作为数控机床工的他,23岁时就已成为当时上海最年轻的高级技师。

一进入专业课程就被“点燃”

周巍的外公,曾是上海航天局下属上海广播器材厂的热处理技师和钳工技师,作为8级钳工,他的机械制造水平非常有名,受人尊敬。

在外公身边,周巍从小就感受到了技能的宝贵与劳动者的价值。

初中毕业,周巍的考试成绩遗憾未能达到高中分数线,受外公影响,他便选择了上海航空工业学校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妈妈一直在问:“要不要花点钱让你读高中?”周巍却拒绝了。

第一年的基础课程,他的成绩并不突出,但进入专业课程学习后,周巍的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做着做着发现自己比其他同学做得好,非常有成就感,也就更感兴趣了。”当时,每一门课程,学校都会给排名前三的学生发放奖学金,20多门课程中,周巍只有1门没拿到奖学金。

调试速度

胜过几十年“老法师”

毕业那年,上海汽车齿轮总厂在学校仅开放了1个市区名额,成绩优异的周巍自然是不二人选,由此,他成为数控机床操作工,配套生产桑塔纳轿车的变速器。

虽已走上工作岗位,周巍仍未停止学习的脚步,很快又报名参加了数控机床高级工的学习,并通过自学考试修读了上海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课程。在他看来,不论干哪一行,想要干好工作就需要更多知识。“也许今天学会了操作这台设备,但只会操作编程,还有许多系统性的参数并不了解。”他把钻研的过程比作打电脑游戏,“就像别人打电脑游戏一样,不停练级。而我就希望,能把手上的每一台机器都研究透”。

不久,车间需要机床调试人员,主任得知周巍正利用业余时间在外进修,就抽调他过去试试。谁也没想到,这个刚进单位半年多的毛头小伙,调试设备的速度就已胜过了有着几十年经验的“老法师”。

2002年底,车间接到了制造大众POLO车型MQ200手动变速器的任务,需要对22个零件的生产线进行调试。以往这些零件都从巴西进口,随着国内市场的快速发展,订单量上来了,实现本土生产就成了硬任务。由于设备差异,图纸上的一道工序,在德国可能只需1台机器,在中国却需要4台不同机器协作。加工方式不同,结果却需要“殊途同归”。凭借钻研,周巍与同事们共同克服了这一技术难关。

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重视正升温

作为“竞赛性”技能大师的代表,周巍这些年里先后获得了上汽数控技术大赛第二名、上海市数控机床大赛第一名、全国奥林匹克数控机床大赛第一名、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第四名等优异成绩。“参加竞赛对技能提高很快,全国最难加工的东西都能接触到。”他回忆,全封闭训练期间,每天都是一大早就起床训练,直到晚上11时才休息。

如今,随着“工匠精神”渐入人心,各种技能大赛相继开展,上海也在积极申办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周巍明显感到,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重视程度正在升温。他介绍,自己所在的上汽集团,对技能人才的队伍建设就十分重视,不仅给予丰厚奖励,还为包括他在内的多位技能大师成立了工作室。上汽集团与杨浦职校合作培养的罗良,更是在2015年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车身修理”项目中摘得银牌。

作为通过技能实现成才梦想的典型,周巍发现,随着学习技能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职业院校里数控车、数控铣等专业已十分火爆,就业前景也相当可观。他希望,更多有创造性的专业也能陆续发展起来:“在德国的杜塞尔多夫有一家企业,只有40多人,但生产的旋风切齿是全球垄断技术,连西门子公司都要购买他们的专利。因此,不能仅仅是学习制造,更要学会创新,这样才能发展‘中国智造’。”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