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养人文情怀 提升城市“温度”——上海着力打造魅力之城

作者:姜微、许晓青 来源:新华社
2017-05-12 09:01:23
分享

   新华社上海5月11日电 题:滋养人文情怀 提升城市“温度”——上海着力打造魅力之城

   新华社记者姜微、许晓青

   “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最宜休憩的,市民是尊法诚信文明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正在举行的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为上海描绘了未来城市愿景。

  以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为目标,上海在夯实经济发展的高度、科技创新的力度的同时,不断滋养人文情怀、提升城市“温度”,切实增强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改革施策,文化艺术“繁花”竞放

滋养人文情怀 提升城市“温度”——上海着力打造魅力之城

   4月7日,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右二)获得“终身成就奖”,并与学生们同台表演。当日,第27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颁奖晚会在上海大剧院举行。本届白玉兰戏剧奖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为主题,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傅全香、徐玉兰、王文娟获得“终身成就奖”。新华社记者刘颖 摄

  丝路花雨,梵音袅袅……著名音乐家叶小纲磨砺多年的交响组曲《敦煌》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上空回旋。这支逾百年历史的交响乐团,通过“厅团合一”、机制优化等改革举措,如今乐团上下充满活力。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重要路径。

  针对“活力不足”“有高原、缺高峰”等现象,上海向改革要活力,连续打出组合拳。具有指标意义的“一团一策”改革全面铺开,“对症施药”让曾经“嗷嗷待哺”的18家国有文艺院团迅速焕发神采。

  市场经济大潮来袭,国有文艺院团或多或少有过起落沉浮、人困马乏。改革从项目、人才、资金、场地、设备入手,一项项攻克问题难关,定出最符合艺术发展和传播规律、最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改革实施方案。历经充分调研形成的《关于推进上海文艺院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让文艺家们振奋不已。

   改革措施落细落实,创作灵感集中涌流,人才活力竞相绽放,引得文化艺术“繁花”竞放、春色满园。

  上海出品的京剧《霸王别姬》等搬上3D银幕,折桂国际影坛;昆曲《临川四梦》世界巡演,惊艳中外;越剧迎来进沪百年,六代同台枝繁叶茂;沪剧《邓世昌》等跨越海峡,观众连连叫好;京沪合作话剧《狂飙》首演引起热烈反响;在国际顶级大赛中,上海芭蕾舞团、歌舞团、杂技团等,再度擦亮新中国文艺的“金字招牌”……

   激活创新,传统文化迸发新动能

滋养人文情怀 提升城市“温度”——上海着力打造魅力之城

  这是上海大世界外景。2016年12月28日,上海大世界试运行,计划于2017年3月正式对外开放。修缮一新的“大世界”定位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内设五大功能业态,即非遗展览、非遗表演、非遗传习、数字非遗、非遗美食,中国非遗10大门类均可在此呈现。 “大世界”建筑初建于1917年,1928年改扩建后形成目前的建筑形态。1989年“大世界”主体建筑被列为上海市优秀近代保护建筑,总面积1.68万平方米,U字形结构,共四层。新华社记者丁汀 摄

   “女娲究竟长啥样?”“后羿说话、做事,又是什么样?”稚气未脱的提问,让著名画家、上海市文联主席施大畏记忆犹新。今年早些时候,上海建襄小学的学生在试读最新出版的“中华创世神话连环画绘本系列”时兴奋不已。

   中央提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年多来,上海把“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作为重点工程和主要举措,全面推进各艺术门类的创作生产,并拓展到学术研究、教育传播等领域。

   “这项工程不是‘为创作而创作’,不是‘为传播而传播’,而是抓住过去研究和创作领域的薄弱环节,系统开掘优秀传统文化之根,为从源头上增强文化自信提供资源和养分。”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董云虎说。

   远至上古,近及百年,上海尝试创新路径,用现代化的手法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前不久,承载上海百年历史沧桑巨变的“大世界”地标重新开放,这一综合性文化娱乐场馆被重新定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承中心”,每天人流如织。

   谭盾的“水乐堂”、余隆的“乒乓交响曲”、张军的“英语昆剧”、高博文的评弹解说《繁花》,受到海内外市场欢迎。

   新的样式、新的表达,激发了城市文化创造的新生命,在赢得市场的同时,也加快了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提升了国际影响力。

   弘扬核心价值观,人文精神浇灌城市

滋养人文情怀 提升城市“温度”——上海着力打造魅力之城

  这是5月1日拍摄的上海世博会博物馆正门。当日,上海世博会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占地面积约4公顷,展陈面积约12000平方米,设有8个常设展厅和3个临展厅,全面综合地反映了1851年以来世博会的历史、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盛况以及2010年以后各届世博会情况。新华社发

  到2020年,上海全市博物馆总量将达150座,新增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剧场总量接近230个……日间,告别高楼丛林,可以在星罗棋布的书店、书友会徜徉;晚间,荟萃中外人文经典的剧目轮番上演,可以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文艺工作者相遇、对话;登上网络、按下手机,每个人都能瞬间接入“文化云”平台……

   人文兴,则城兴;人文悦,则城美。

  在上海,既有“时代楷模”邹碧华、汤庆福,“基层好干部”蒋永华,也有医疗援疆团、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群体、航天长征六号团队等;既有不顾自身安危、火海勇救他人的“中国好邻居”王海滨;也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武亦姝。

   专家认为,在经济越发达、资金越涌流、市场越丰沛的地方,更需要人文精神的浇灌和滋养。

  近年来,上海开展“市民修身行动”,倡导“读好书、除陋习、做公益、守信用”,同时制定发布《上海市民文明居住行为规范》《上海文明交通三年行动计划》等,将倡导诚信、文明与法治紧密结合。

  覆盖全城、贯通全年的上海市民文化节,坚持深耕厚植、成风化人。这场365天永不间断的群众文化“狂欢”,将古诗词大赛、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大赛、语言文字大赛等带到每个家庭、每个市民身边,再通过“乡土”“乡贤”“家风”“校训”教育,为这座人文之城“绣花”般的精细化管理洒露添香。

  人们从上海体悟“温度”,也找到“未来”。今年早些时候,当武亦姝、姜闻页、侯尤雯等一批上海中小学生在文化节目中吟古颂今;当片片绿地、阵阵花香镶嵌城区,袅袅乐音飘荡上空,这座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国际大都市,正在焕发出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独特魅力。

   “未来的上海,将是一座市民文明有礼、人际关系和谐、公共秩序井然、社会风尚良好的宜居之城、人文之城。”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局长于秀芬说。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