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滨江沿线将打造体育公园 未来管理标准全区最高

作者:唐烨 来源:上观新闻
2017-05-04 07:40:49
分享

原标题: 黄浦滨江沿线将打造体育公园,未来管理标准全区最高

黄浦滨江沿线的慢行道、跑步道、骑行道等“三道”目前已基本贯通,沿线还在挖掘更多空间作为篮球场、排球场等体育空间,同时规划建设体育公园等运动场。

黄浦滨江沿线将打造体育公园 未来管理标准全区最高

记者昨天从黄浦区召开的发布会获悉,黄浦滨江沿线的慢行道、跑步道、骑行道等“三道”目前已基本贯通,市民可以一路从外白渡桥经老外滩至十六铺,沿南外滩穿南浦大桥至世博浦西段,接卢浦大桥至南园公园畅行黄浦滨江;沿线还在挖掘更多空间作为篮球场、排球场等体育空间,同时规划建设体育公园等运动场所,吸引更多年轻人在这里活动。

此外,由于新开放的世博滨江段有3公里多,开放后的管理工作已经着手安排。黄浦区长杲云透露,将把公安、城管、环卫等滨江管理力量进行整合,力争打造“一流岸线、一流管理”,未来黄浦滨江的管理标准将超过黄浦其他地区,而世博滨江段管理标准将超过老外滩。

沿江居民终于可以亲近江水

黄浦滨江沿线将打造体育公园 未来管理标准全区最高

世博滨江段“三道”已经铺好沥青,围墙也降下来

慢行道、跑步道、骑行道已铺好沥青,顺着地势延伸;原来阻隔视线的防汛墙已变成一米多高的围墙,滔滔江水与对岸风景尽现眼前;修缮一新的世博火焰灯整齐地矗立在岸边,头顶不时有江鸟飞过;观赏草在风中摇摆、吉野樱打造出“琴弦”造型,沿江的绿化装饰处处是景……

当天下午,记者来到了黄浦滨江的世博浦西园区,看到施工人员正在进行绿化维护,并为道路铺设环保材料,为6月底前黄浦滨江岸线基本贯通做准备。

世博浦西园区在世博会结束后“封闭”了多年。曾经,高高的防汛墙让人与江水难以亲近,江边杂草丛生、无人打理,世博遗留的多个场馆大都被荒废……如今,这里换了新貌。最开心的莫过于住在附近的居民,真正可以亲近江水了。有位住在耀江居民区的上海爷叔已经来江边看了好几次,他告诉记者:“这里一天一个样,特别期待6月底前贯通的景象”。

据悉,世博滨江段在基本贯通后,还将布置旅游、休憩、文体和体育等公共设施,并根据不同区段的特色设置适应不同年龄人群的多样活动空间,实现滨水岸线的共享性原则。

打造“文化、活力、舒适”的公共生活岸线

黄浦滨江沿线将打造体育公园 未来管理标准全区最高

远望1号未来将打造成为一处休闲教育基地

黄浦区滨江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黄浦滨江岸线作为上海黄浦江滨水公共空间的核心区,坚持高标准规划、高品位设计、高质量建设,兼具休闲、旅游、文化、体育等功能,将黄浦滨江打造成更有文化韵味,更具活力氛围,更加舒适宜人,更能引领时代的“公共生活岸线”,成为“世界级滨水公共开放空间的核心区”。所以,在规划设计上,黄浦滨江强调生态先行、功能先行,在服从全市岸线整体性的基础上,还有着黄浦滨江岸线的特色。

比如,营造可接近的滨水空间。黄浦滨江的设计方介绍,黄浦滨江亲水平台布局顺应岸线地势的节奏、韵律与走向,顺应地貌环境的尺度,通过面向水域的广场、伸入水中的码头、木平台、台阶、挑入江边的座凳和水边的散步道等创造了人对水环境全方位、多样化的接触,形成亲切的水岸生活氛围,真正实现“还江于民、还景于民、还岸于民”。

再如,增设的各类配套设施,都从人的便利性角度出发。以人的步行支持限度为尺度,设置歇息座椅,并配以花坛、雕像的基座、建筑底层边沿等多种形式的“辅助座位”,同时还将设置餐饮、便利商店、公共卫生间、旅游公共服务中心、应急便民中心等多项功能。

攻坚克难基本打通所有断点

黄浦滨江沿线将打造体育公园 未来管理标准全区最高

  世博滨江段的绿化景观

黄浦滨江岸线有8.3公里长,有四个轮渡、环卫码头、污泥码头、海事码头、南浦大桥断点、卢浦大桥断点、申江集团、锦江集团专用岸线调整等11处断点。断点打通,是黄浦滨江岸线贯通的一大难点。

据介绍,黄浦区作为属地化主体,在市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对各个断点采取不同安置方式,目前已基本打通所有断点。

比如,对市政作业码头进行了整合,将环卫码头、污泥码头重新选址,从岸线调整到腹地,变水运为陆运;对海事执法码头进行了调整,将黄浦海事局及地方海事局办公内迁至陆域,实现海上执法与办公分离,使其办公区域变成公共的开放空间;全面取缔经营性岸线,沿线涉及到的希仕会、浩圣以及利智汇游艇码头全部关闭,还岸于民;改造四个轮渡码头,在保持原轮渡功能的基础上,通过拆除部分建筑或打通观景层实现岸线的贯通;对外马路两侧进行综合整治,拆除占路或占岸线的建筑,提升贯通的品质。

杲云告诉记者,接下来,在“三道”贯通的基础上,黄浦滨江地区将通过平面与立面结合、活动与绿化结合,构筑类型丰富、灵活多样的多维绿化系统,进一步美化公共开放空间的绿化景观;增设休息座椅、指示牌、遮阳设施,并综合设置轻餐饮和便利店,公共卫生、旅游服务,应急中心,车位场等,进一步提升公共开放空间的品质与以人为本的服务功能;结合文体商旅的需求,合理运用滨江公共空间,将组织文化、体育、旅游、教育活动,向滨江集聚,培育提升地区人气与吸引力,如举办“7·1健身跑”、爱国主义教育、小型音乐会、旅游推介等活动,体现开放成果,进一步形成公共开放空间的多元性及共享性。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