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工程师带领团队申请四十多项专利打破跨国车企垄断

作者:戚颖璞 来源:解放日报
2017-04-17 08:24:15
分享

原标题:为创新,他自费拆了一辆轿跑车

上汽工程师带领团队申请四十多项专利打破跨国车企垄断

  仇杰在动力实验室现场指导实验。本报记者张海峰摄

在一些领导、同事眼中,仇杰“年轻”有活力还特别有想法。来到上汽集团技术中心两个月,他就自费购置了一辆MG名爵TF轿跑,像热爱捣鼓玩具的小男孩一样把车拆得七零八落。这件事在公司内广为流传,仇杰自己却没放在心上。

其实仇杰已经50岁了。两年半前,这位在合资企业深耕17载的老将,投身上汽自主品牌汽车研制。在上汽自主品牌震动业界的“翻身仗”中,现任上汽集团技术中心副总工程师的仇杰功不可没:他带领团队提前完成批产项目的数据发布,确保了名爵锐腾、荣威RX5/eRX5、荣威i6、名爵ZS等车型的成功上市。其中,荣威RX5的3月销量破2万辆,环比增长74%,稳占SUV市场“15万王”宝座;而“全球首款量产互联网家轿”荣威i6,上市首月销量就超7000辆,刷新中国家轿销量爬坡纪录。

“玩”出来的技术创新

“他怎么看都不仅仅是负责汽车标定的专家。”动力总成集成部总监刘启华这样评价仇杰。“汽车行业是高度专业化分工的领域,大部分工作人员只能承担整车开发流程的局部工作,但仇杰在硬件、标定和软件开发上均有所涉猎,是真正懂车的行家。”

懂车是因为爱玩车。两年半后,曾被“大卸八块”的那辆MGTF已经“面目全非”,眼看就要成为艳惊四座的高性能跑车了。这得益于仇杰带着团队做出的诸多改进:发动机从1.8L换成1.0T,发动机控制软件索性自己编写,他还去学习使用不同材质的硬件给汽车“拗造型”,后轮驱动计划改成前后轮四驱……它俨然就是仇杰工作生活中的“玩具”,有空就去碰一碰、玩一玩,琢磨一下怎么把最新的技术落地,怎么把不同性能进行有效组合。

和拆车一样,在软件开发领域,仇杰总能激发出大量好奇心去钻研,而且“玩”出不少突破性产品。软件在新能源汽车和互联网汽车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是整车企业进行产品研制的“必争之地”。由于软件开发的技术门槛很高,国产车企只能花费巨资向世界巨头购买使用权限。这些买来的软件像黑匣子一样只能用不能拆开“学”,仇杰就带着团队一点一点琢磨着创新。他们开发的软件油耗优化算法,让公司全系列发动机实现2%-3%燃油经济性提升,从而节约了超过千万元的技术购买费。变速箱控制软件方面自主开发的DCT250离合器温度模型,可以把误差控制在5%以内,又节省了千万元以上的开发费用。自主研发的发动机控制系统软件和可靠性认证,也满足了下阶段油耗和排放在发动机控制单元低成本微混系统的集成。

“汽车市场竞争激烈,要求动力总成开发周期大幅压缩。”仇杰坦言,虽然快速研发的常态化让人倍感压力,但他们很享受这个过程。这支130余人的团队不断发光发热,散发的能量全然不输跨国车企上千人的研发团队。如今,他们申请的专利已经超过40项,打破了跨国车企的垄断。

“三上高原”体验乐此不疲

汽车标定需要在各种环境下调试车的参数,为此仇杰和团队需要跑遍大江南北。这在外人看来是领略祖国风光的“美差”,实际却是“苦行僧”的执着与求道。

“我的确拥有不少常人碰不到的体验。”仇杰时刻保持着年轻人的激情,高温、高寒和高原之地更是“哪里难受往哪里跑”,包括50℃的吐鲁番、零下30℃的黑河以及海拔4800米的昆仑山脉。这是因为要让发动机在极限环境中达到保护和满足整车驾驶的两大要求,汽车标定工程师必须在边界条件下做调校工作,并根据这些调校好的数据文件进行整车开发的优化。

要测试发动机冷启动性,就得挑最寒冷的时候。仇杰的徒弟孙贤安介绍,“凌晨4时天没亮,团队就得开始调校工作,早上测试完就马上回屋分析数据。”要在天寒地冻的情况下保证发动机高性能工作挑战很大,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去寻找解决方案,团队时常关在屋子里热烈讨论,一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2016年,仇杰发现处在调试阶段的1.0T 发动机在高原会出现增压效应滞后、动力不足的情况,他带着团队在一个月之内三上高原。身材高大的他,经常蜷缩在试验车上一呆就是十几个小时,面对枯燥的技术参数重复一遍又一遍的机械工作。坚持带来了显著成效:配备1.0T发动机的互联网汽车名爵ZS在今年3月发布,动力性能远超竞品车。

三年不到,仇杰的测试里程加起来可以绕地球好几圈,辛苦不言而喻,他却乐此不疲。

实现理想抱负的舞台不常见

作为整个团队中年龄最大、资历最老的专家,仇杰不以前辈自居,时常放手让不同专业背景、不同技术基础的年轻人去跟进不同的项目工作。经过锻炼,这些优秀的年轻人已经能够承担项目的开发工作。仇杰时常提醒年轻人要不卑不亢,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

仇杰在这里工作的2年多时间,恰逢上汽自主品牌发展速度最快、产品发布最多、影响力突飞猛进的阶段。有人说,这种改观少不了仇杰的功劳。“没有前8年的积累铺垫,哪有这两年的辉煌。”仇杰觉得汽车人和企业的成长都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工程师一生追求的就是获得技术认可,而这需要脚踏实地、逐步积累。”

外界看来,和流程体系完善、产品技术成熟的外企相比,国企并非工程师的最优选择。“我也曾担心过这里的舞台和空间不够大。”但仇杰一直记得入职当天上台讲话时,台下那群年轻技术人员的眼睛,“他们炯炯有神地盯着我,让我觉得自己好像回到了20年前刚入行的时候,那时我精力充沛,一心想要实现自己的抱负。”

在中国汽车工业高速发展、竞争白热化的当下,仇杰的徒弟们时常收到其他企业抛出的“高薪”绣球。作为过来人,仇杰理性地给大家分析,只要努力工作,面包一定会有,但能够实现理想的舞台屈指可数,一定要好好珍惜。在仇杰的影响下,部门的人才流失率一直处于低位。今年年底,仇杰的团队将要达到160人的规模,这群毕业于不同高校、操着不同口音的技术人员和仇杰有着共同的理想:一定要做最好的工程师,打造汽车行业最好的自主品牌。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