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正有计划推动夜间经济发展 可分三大类

作者:舒抒 来源:解放日报
2017-04-06 09:18:25
分享

   原定于4月1日延长运营时间的部分上海轨交线路因故延后“加时运营”计划,但嗅觉敏锐的商家不会停下探寻商机的脚步。在他们看来,周末轨交运营增加1小时,将为商业带来可期的利润增长。上海正有计划地推动夜间经济发展,年内力争推出4至5个能体现上海饮食文化、民俗风情且满足海内外游客多元消费需求的“地标型夜市”,形态有特色街、餐饮集聚型夜市广场和商旅文体融合型夜市三大类。新天地和豫园、彭浦夜市和周浦夜市、七宝万科和大宁宝燕商城分别成为上述三种夜市的代表。人们不禁要问,上海究竟想打造怎样的“地标型夜市”?日前,记者专访了上海财经大学现代市场营销研究中心主任晁钢令。

   要“利民不扰民、乱而有章法”

   晁钢令表示,对于“夜市”,有两个概念必须明晰。狭义的夜市,指具有自由交易性质的夜间市场,包括上海的昌里路夜市、彭浦夜市,以及在台湾旅游时常见的当地夜市。广义的夜市,泛指夜间消费市场,包括百货商场、商业街、夜排档,乃至文化娱乐设施,而广义的夜市正是夜间经济的缩影。

   在他看来,上海打造的“地标型夜市”要扩展传统夜市概念。上海消费市场规模已迈入万亿元级,去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946.57亿元。发展消费经济,就要充分启动市场。上海的城市特性也决定其真正的消费高峰都出现在夜晚和周末,尤其是餐饮、零售等路过性消费,傍晚5时至晚间8时才是每天的消费高峰。“把晚上的生意做出来”成为上海消费市场发展新目标。

   上海并非没有好夜市,肇周路、寿宁路、昌里路、吴江路、虹梅路老外街等都各具特色。但相比台北士林夜市、高雄六合夜市、香港庙街夜市等足以成为城市代表的夜市,上海还是差一口气。晁钢令认为,协调夜市与周边居民区的矛盾是其一,市中心商住分流情况日益显著是其二。怎样让夜市做到“利民不扰民、乱而有章法”,是上海扩大夜市经济概念、打造地标夜市的关键。

   上海夜市靠本地居民聚人气

   夜市扰民,一直是城市管理的难题。晁钢令指出,上海的夜市长期存在“建立—整顿—扶持—再整顿”的循环,随着居住人口密度变大,居民比例与扰民程度一直无法平衡。

   与台湾、香港等地区的夜市不同,上海夜市更多依靠本地居民聚集人流。城市管理和城市交通就成为夜市发展的关键。晁钢令认为,政府在扶持夜市的同时,应尽快出台相关法规完善管理,引入社会自治和共治。

   上海商住分流趋于明显,也让“夜市”这一商业形态较难进一步发展。晁钢令指出,当市中心沿街居住状态减弱,夜间消费人流势必会涌向非居住地。但人流聚集的优点是方便进行统一商业规划,弱点则是容易被交通“牵着鼻子走”。根据现有轨交站点,上海哪些地方适合发展夜市?晁钢令将其归纳为三类:购物中心、交通枢纽、小有名气的成熟夜市。

   购物中心内设夜市,涉及盘活商场存量资源,但目前大部分商场更倾向发展门店餐饮。交通枢纽发展夜市,晁钢令表示,除了拥有丰富存量空间的地铁上盖,在保证主干道车流通行的基础上,陆家嘴、五角场等夜间人流集中的地区均可用好一两条支马路发展夜市。

   说到支马路,不少人会联想到南京路步行街周围的支马路。晁钢令表示,该区域具备客流集聚优势,两侧支马路均是居民区。眼下较适宜夜市发展的有第一百货东楼与西楼之间的六合路。配合百联集团在第一百货的转型,“双子楼”下方的这条不足8米宽的小马路或许能成为上海新的夜市地标。

   对于上海已小有名气的成熟夜市,晁钢令表示,要保留这些成熟夜市功能,再对周边交通进行疏导,未来它们都将成为发展夜市经济重要地段。

   此外,锦江乐园内的“士林夜市”也是不错的案例,未来在大宁绿地、五角场等大型公共空间,都可尝试开设阶段性夜市。

   夜市可成为主流消费形态

   城隍庙适合搞夜市吗?晁钢令给出的答案是:有难度。他认为,豫园周边的交通流畅性不如南京夫子庙和苏州观前街,周围仅一个轨交站点,缺乏交通主干道。周边还缺少具有影响力的大型商业中心,夜间客流集聚能力差。但有一点不容忽视,即豫园丰富的老上海饮食文化,是上海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地标型夜市迫切需要的元素。另外,晁钢令指出,上海发展夜市还须跳出纯餐饮业态,可将餐饮与地方特色商品结合,增强对国内外游客的吸引力。

   怎样的夜市才能让消费者满意?晁钢令表示,在互联网时代,影响消费意愿的因素多样,消费者完全能自行选择消费目的地,“关键要让经营者有积极性,让消费者买账”,单纯依靠政府推动夜市形成很难。那要让双方都买账,政府可以做什么?晁钢令认为有三点:其一,政府须因势利导,在有夜市需求的地方创造条件,包括交通、经营场地、管理人员、摊位和店铺的营业资质审核等;其二,鼓励大型商业体发挥作用,由大型商场负责夜市招商、内部管理和经营规范;其三,为调动大型商业体积极性,保障商家和消费者利益,政府可提供政策优惠,鼓励商业体承担夜市经营管理功能。

   “不要小看夜市,它对上海在商业和文化上的影响不容忽视,对上海市民文化的传承也十分重要。”晁钢令说,从“马路生意”到成为经济现象,夜市满足的是人们最“草根”的消费需求,也可能成为主流消费形态。(舒抒)

  

分享

推荐